中心供应室布局与管理 (一)中心供应室布局 1.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建筑布局应分为办公区和工作区。 3.工作区又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去污区主要进行污染物品回收与分类、清洗、下收、下送车辆、物品箱冲洗消毒等工作。检查包装区主要进行物品的检查与包装、敷料制作、灭菌等工作。灭菌物品存放区主要进行灭菌物品的储存与发放。 4.办公区设置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卫生间等。 5.平面设计要有利于中心供应室实现“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 (二)中心供应室管理 1.控制污染危险因素做到四分开,即人员、物品、设备、区域分开。 2.将各阶段工作流程中接触的物品分为污染、清洁、无菌三类。 3.对人流、物流、气流进行消毒隔离的管理。 4.接触污染、清洁或无菌物品的人员相对固定岗位,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消毒隔离措施。 5.再生物品的清洗、灭菌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基本工作流程。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 6.遵循标准预防原则,落实职业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管理。 二.中心供应室核心工作质量控制 (一)中心供应室核心工作 再生医疗物品的清洗灭菌与供应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与供应是中心供应室核心工作。 (二)中心供应室质量控制 1.中心供应室质控小组每日不定时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所有物品的清洗质量。 2.记录灭菌器每次灭菌运行的参数、灭菌质量监测的结果并存档。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溯。 3.记录每次灭菌的信息应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锅号、锅次、装载的主要物品、数量、操作员签名等。 4.手术器械包外应贴有信息卡,内容包括灭菌日期、灭菌锅号、锅次、灭菌包名称、失效期、打包者姓名等,使用者在核对后将其贴于手术护理记录上。 5.防止一次性医疗用品出现污染、损坏、失效、物资流失、供应无保证等问题。 6.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与中心供应室建立二级监测体系, 对再生医疗物品的灭菌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检进行常态监测,确保医疗物品的安全使用。 7.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