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25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件信息] 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工作常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09:3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工作常规
一、产后访视人员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级管理办法》,按照其规定开展产后访视工作。
2、按程序、按要求对母亲和婴儿做好产后2次家庭访视,并掌握社区孕产妇动态情况。
3、进行出生统计,孕产妇及婴儿、5岁以内儿童死亡监测并按时报告(如系新生儿、产妇死亡,请通知分娩医院)。

二、产后访视对象、时间及程序
    1、产后访视对象:居住在本市母亲与新生儿。
    2、产后访视时间:第一次家庭访视: 产后7天或出院3天内;第二次家庭访视:产后第28-30天;有特殊情况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
3、产后访视程序:
①核对:医院访视人员每天应核对产妇分娩日期、地址和联系电话。
②转出转入:将产妇按住址分类,通过电话或网络转给责任单位;接受转入的产妇。
③按时到产家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2次家庭访视,有异常情况应酌情增访或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④督促母婴产后30天回分娩医院或地段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及体检;督促产妇产后42天回分娩医院检查,并将婴儿转至儿童保健系统。
⑤访视人员每访视母婴1次,应收回1张产后访视卡,禁止访视1次收2张卡。
⑥每次访视,应及时将访视情况详细记录在“产后访视随访记录表”上。

三、产后访视内容及要求
1、产后访视要求:先洗手,后检查;先小儿,后成人。采用“看、问、听、查、指导”等
方法对产妇、婴儿及生活环境给予指导。
2、访视内容:
①看:休养环境是否整洁、安静、舒适、温度是否在24-26℃,空气是否流通,尤其是热天空调房,与外界温差不宜超过7℃;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特别是婴儿被褥的保
暖性能是否良好;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
②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并按访视卡内容询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以及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或疾病发生等。
③听: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
④查:按访视卡中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14天访时,应注意新生儿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满月访时,应注意新生儿增重是否超过600克)、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母乳喂养的体位、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等;产妇体温、血压测量、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子宫底高度是否正常,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情况,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恶露的颜色、量是否正常、有无异常臭味。
⑤指导: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用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知识;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等指导产妇及其家人。
3、访视时应同时了解地段内新婚妇女数、怀孕妇女数,做好孕期保健宣传工作,督促孕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
4、协助做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宣传工作。

四、产后访视包的基本配置
产后访视包应配有以下用物:称、布兜、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2-4支、碘伏、双氧水、消毒纱布、棉签、胶布、绷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