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1.防止病人在院内发生药物外渗,降低由于药物外渗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2.护士、病人及家属能认识到药物外渗影响因素和危害,并可采取适当措施防范药物外渗。 (二)适用范围 所有住院病人均在适用范围内。 (三)安全指引 1.评估新入院病人是否存在导致药物外渗的内外在因素。 (1)内在危险因素 1)生理性血管因素:例如小儿、老年病人。 2)病理性血管因素:例如化疗病人、水肿病人。 3)药物因素。 (2)外在危险因素 1)技术因素。 2)药物外渗的观察不到位。 3)环境因素。 4)病人因素。 2.给予病人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干预,防止其发生药物外渗。 (1)合理选择血管 1)根据药物选择血管。 2)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合理的静脉使用计划。 3)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刺激性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 4)最好通过中心静脉插管化疗。 (2)提高专业技术。 (3)加强责任心 1)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 2)输注化疗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4)合理使用药物 1)熟悉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2)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 (5)加强与病人沟通:对于化疗病人,化疗前要对病人做好针对性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等。 3.当病人发生药物外渗后,先评估外渗情况,然后采取措施。 (1)对于一般液体引起的外渗采取的护理措施 1)若外渗的为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药液,可以用冰袋冷敷。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若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o.5%碘伏或95%酒精持续湿敷。 (2)对于腐蚀性较强的药物引起的外渗采取的护理措施 1)紧急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尽量回抽皮下渗液。 2)局部注射无菌的生理盐水以稀释药物,减轻损伤。 3)立即进行局部封闭,局部使用解毒剂。 4)在24小时内给予局部冷敷。 5)涂抹药物,中药湿敷。 6)清创处理,请理疗科会诊。 7)抬高患肢,功能锻炼。 (四)健康教育 1.对静脉输液病人及其陪护者进行有关药物外渗的教育,病人及陪护者应参与防止药物外渗的计划。 2.告知病人及陪护者呼叫器的正确使用。 3.对于血管弹性较差的病人应告知要增加营养。 4.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要求病人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病人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五)记录 病人发生药物外渗要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发生药物外渗的时间、造成此次药物外渗的内外在因素、血管损害程度和部位、处理方法和后期损伤修复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