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 70 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 |
WS/T XXXXX—XXXX 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 |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Guidelines of personal protection for health emergency disposal personnel in responding to poisoning incidents 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 | |
201 - XX - XX发布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gif |
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
目 次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急救中心、石家庄市急救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周静、丁松涛、郎楠、袁媛、孙承业、张宏顺、李颖、王东、郭翔、王世松、金焱、范达、贾超云、王如刚、李明。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危险度分级、现场分区和分级防护的方法,以及个体防护决策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机构及人员运用和管理个体防护装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205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GB/T24536 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突发中毒事件 poisoningincidents
在短时间内,毒物通过一定方式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发性健康影响事件。
3.2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 healthemergency disposal personnel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卫生机构中参与现场调查、检测鉴定及救治等处置的人员。
3.3
卫生应急处置机构 health emergencydisposal agency
依法设立的从事卫生应急的医疗卫生活动的机构。
4 基本要求
4.1 卫生应急处置机构
4.1.1 应建立个体防护管理制度,包括个体防护装备、卫生应急处置人员使用管理,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处置工作和使用人员安全。
4.1.2 配备的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4.2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
4.2.1 应具备个体防护装备运用能力,了解其局限性,安全完成现场作业任务。
4.2.2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应2人或2人以上协同进行,现场必须有监护人员。
4.2.3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时应考虑风向,安排在上风向作业。
4.2.4 开展卫生应急处置作业时应注意有毒物质扩散影响及处置伤员时可能引起的二次(次生)污染,及时调整防护决策。
4.2.5 卫生应急处置作业完成后应将个体防护装备放入指定容器内,按要求洗消和维护。
5 现场危险度分级和现场分区
5.1 现场危险度分级
5.1.1 总则
按照突发中毒事件特点和现场情况,结合化学物的毒性、暴露水平及事件特点等因素,按表1将现场危险度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
表1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危险度分级
危险度 分级 | 毒性a | 暴露水平b | 人员或动物中毒死亡 | 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 恐怖事件 | 经口中毒事件 | 剧毒或 高毒 | 中等毒或低毒 | 致癌性 | 高 | 低 | 一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同一行两个“√”表示应同时存在的因素。 | a 毒性依据GB 20592 b 高暴露水平指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环境,依据GB/T18664中4.2.2判断IDLH环境,低暴露水平指非IDLH环境。 |
5.1.2 危险度一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一级:
a) 剧毒或高毒,且高暴露水平;
b) 高暴露水平,且具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c) 恐怖类中毒事件;
d) 高暴露水平,且有人员或动物中毒死亡;
e) 毒物具有致癌性。
5.1.3 危险度二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二级:
a) 剧毒或高毒,且低暴露水平;
b) 中等毒或低毒,且高暴露水平。
5.1.4 危险度三级
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为危险度三级:
a) 经口中毒事件;
b) 中等毒或低毒,且低暴露水平。
5.2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
5.2.1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应根据事件危害水平、人员可能受到伤害的风险及气象条件等综合评判,确定卫生应急处置人员的防护等级。
5.2.2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应根据突发中毒事件现场风险分区(见图1)开展工作,具体分区如下:
a) 热区:按照GB/T 18664规定的IDLH环境或突发中毒事件危险度一级和二级的现场核心区域,区域范围通过实时监测或模型分析确定;
b) 温区:紧挨热区外的区域,危害因数大于或等于1或存在潜在健康危害的区域且非IDLH环境;
c) 冷区:是热区和温区以外的区域,没有受到有毒物质沾染或沾染浓度不能形成危害的区域。
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图1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分区
6 防护分级和装备要求
6.1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分级和装备要求,见表2。
表2 各等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表
| 防护等级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B1级 | B2级 | C1级 | C2级 | 防护 作用 | l IDLH呼吸危害 l 通过皮肤吸收的气体或蒸气 | l IDLH呼吸危害 l 腐蚀性皮肤危害 | l IDLH呼吸危害 l 缺氧环境 l 无皮肤危害 | l 非IDLH水平的呼吸危害 l 皮肤危害 | l 非IDLH水平的呼吸危害 l 无皮肤危害 | l 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且无皮肤危害 | 个体防护装备 | 呼吸防护 | l 携气式呼吸器 | l 携气式呼吸器 | l 全面罩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 l 随弃式颗粒物防护口罩 | 皮肤防护 | l 气密型防护服 | l 喷射液体防护服 l 化学防护手套 l 化学防护靴 | l 颗粒物防护服 l 乳胶手套 | l 泼溅液体防护服 l 化学防护手套 l 化学防护靴 | l 颗粒物防护服 l 乳胶手套 | l 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 l 乳胶手套 | 选配 器材 | l 安全帽 l 通讯器材 l 制冷背心 l 化学防护靴 l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 | l 安全帽 l 通讯器材 l 制冷背心 l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 | l 安全帽 l 通讯器材 l 现场毒物快速检测仪 | l 安全帽 l 半面罩过滤式呼吸器 l 防护眼罩 l 化学防护手套 | 主要 限制 | l 携气式呼吸器 l 热和体力负荷 l 作业效能 | l 携气式呼吸器 l 热和体力负荷 l 作业效能 | l 过滤元件 l 热负荷 l 作业效能 | 无明显限制 | | | | | | | | | |
6.2 根据现场危害情况评估结果,选配器材,应考虑装备与任务、装备与人员、装备与装备、装备与作业环境之间的匹配性。
6.3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使用密合性面罩应经过适合性检验,确认匹配性,每年一次,如更换产品应重新进行检验。适合性的检验方法按照GB 18664的规定。
6.4 对皮肤危害的化学物暴露应进行皮肤防护,需要皮肤防护的化学物参见附录A。
7 防护决策及配置
7.1 决策流程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流程,见图2。
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gif
图2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流程
7.2 防护决策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见表3。
表3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防护决策
危险度 | 热区 | 温区 | 冷区 | 存在通过皮肤吸收的气体或蒸气 | 腐蚀性皮肤损害 | 存在皮肤损害 | 无皮肤 损害 | 存在皮肤 损害 | 无皮肤 损害 | 一级 | A | B1 | B1 | B2 | C1 | C2 | D | 二级 | 高毒或剧毒且暴露水平低 | A | B1 | C1 | C2 | C1 | C2 | D | 中等毒或低毒且暴露水平高 | A | B1 | B2 | C2 | C1 | C2 | D | 三级 | — | ­— | — | — | C1 | C2 | D | 如C1级或C2防护中无适合过滤元件,应使用B1级防护(腐蚀性皮肤损害)或B2级防护(无皮肤损害)。冷区如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应提高相应的防护等级。 |
7.3 个体防护配置
7.3.1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职责任务、工作区域和防护等级,见表4。
表4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职责任务、工作区域和防护等级
职责任务 | 工作区域 | 防护等级 | 备注 | 热区 | 温区 | 冷区 | A级 | B级 | C级 | D级 | 现场指挥 | — | — | √ | — | — | — | √ | — | 现场采样、快速检测 | √ | √ | √ | √ | √ | √ | √ | — | 现场调查 | — | — | √ | — | — | √ | √ | — | 样品运输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实验室分析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健康监护 | — | — | √ | — | — | — | √ | — | 应急人员洗消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污染物处理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现场执法 | — | — | √ | — | — | — | √ | — | 检伤分类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现场伤员洗消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现场紧急医学处理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伤员转运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院内二次洗消 | — | — | √ | √ | √ | √ | √ | 可能二次接触污染物 | 注:“√”表示符合此类情况 |
7.3.2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根据突发中毒事件性质、危险度等级、任务分工确定其工作区域(热区、温区、冷区),选择不同的个体防护装备。防护示例参见附录B。
8 个体防护管理
8.1 培训
8.1.1 培训内容
机构应定期对从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
a)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
b) 机构个体防护相关管理规定;
c) 毒物的种类、理化性质、毒性、中毒临床表现和健康危害及基本急救处置等相关知识;
d) 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危险度评估和现场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e) 个体防护装备的防护原理、组成、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f) 个体防护装备的选配、使用、维护与储备的要求和方法,个体防护装备穿脱顺序见附录C;
g) 个体防护装备综合运用技能和方法。
8.1.2 培训效果
培训后应评估个体防护培训效果,使用人员应达到以下要求:
a) 掌握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b) 掌握选择、佩戴、脱除、使用和检测维护个体防护装备的知识和技能;
c) 具备在防护条件下安全实施处置作业的能力;
d) 掌握个体防护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突发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8.2 健康管理
8.2.1 应建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健康管理档案,包括体检报告、健康评估、现场处置及个体防护情况记录等。
8.2.2 宜定期对人员的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能力进行医学评估,至少每年一次。
8.2.3 在处置过程中宜对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进行生理动态评估。
8.2.4 应对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进行职业、生活方式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营养干预、体能干预和心理干预。
8.3 装备管理
8.3.1 装备配备
机构应根据任务、个体防护装备的性能特征、人员数量等确定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种类和数量。根据个体情况配备适合型号,注意不同类型个体防护装备之间的匹配性,过滤元件宜选用多功能和综合防护的产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现场处置配备方案见附录D。
8.3.2 装备档案
应建立个体防护装备相关档案,包括:
a) 个体防护装备清单,宜包括个体装备储存位置、购买时间、品牌、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数量等;
b) 个体防护装备出入库记录;
c) 个体防护装备维护保养、报废记录,宜包括个体防护装备维护保养的内容、日期、有效期、报废日期等;
d) 使用人员适合性检验记录;
e) 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记录。
8.3.3 装备维护
8.3.3.1 机构应定期对个体防护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8.3.3.2 按照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说明书,由受过培训的人员实施检查和维护,对使用说明书未包括的内容,应向生产者或经销者咨询。
8.3.3.3 个体防护装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8.3.3.4 个体防护装备检查过程中发现失效应按废弃处理。
8.3.3.5 呼吸防护用品的维护按照GB/T 18664规定执行。
8.3.3.6 化学防护服的维护按照GB/T 24536定执行。
8.3.4 装备的清洗与消毒
8.3.4.1 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后应清洗和消毒。
8.3.4.2 对可更换过滤元件的个体防护装备,清洗前应将过滤换元件取下。
8.3.4.3 应按使用产品说明书要求清洗个体防护装备,如有污染物宜交付专业技术机构清洗。
8.3.5 储存
8.3.5.1 个体防护装备应储存在清洁、干燥、无污染、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的场所。
8.3.5.2 应根据个体防护装备产品说明存放。
8.3.5.3 个体防护装备宜储存在封闭包装内。
8.3.5.4 个体防护装备应处于可用状态,标识清楚,方便取用。
8.3.5.5 已使用和未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宜分开存放。
8.3.6 废弃管理
8.3.6.1 已使用的防毒过滤元件宜按一次性用品废弃处理。
8.3.6.2 个体防护装备应按照装备说明书或相关要求废弃。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需要皮肤防护的常见化学物
需要皮肤防护的常见化学物见表A.1。
表A.1 需要皮肤防护的常见化学物
序号 | 英文名称 | 中文名称 | CAS号 | 危害 | 1 | 1,1,2,2一tetrachloroethane | 1,1,2,2一四氯乙烷 | 79一34一5 | 有毒,肝;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 2 | 1.1.2一trichloroethane | 1.1.2一三氯乙烷 | 79一00一5 | 有害,中枢神经系统;肝 | 3 | 1,1一dimethylhydrazine | 1,1一二甲基肼 | 57一14一7 | 刺激性;肿瘤 | 4 | 1,3一dichloropropene | 1,3一二氯丙烯 | 542一75一6 | 刺激性 | 5 | cis一1,4一dichloro一2一butene | 1,4一二氯一2一丁烯 | 1476一11一5 | 癌;刺激性 | 6 | 2,4,6一trinitrotoluene (TNT) | 2,4,6一三硝基甲苯 | 118一96一7 | 刺激性;肝;血液 | 7 | 2一butoxyethanol(EGBE) | 2一丁氧基乙醇 | 111一76一2 | 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 8 | 2一chloropropionic acid | 2一氯丙酸 | 598一78一7 | 刺激性;生殖系统 | 9 | 2一diethylaminoethanol | 2一二乙氨基乙醇 | 100一37一8 | 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 10 | 2一ethoxyethanol (cellosolve acetate) | 2一乙氧基乙醇 | 110一80一5 | 生殖系统 | 11 | 2一methoxyethanol (methyl cellosolve) | 2一甲氧基乙醇 | 109一86一4 | 生殖系统 | 12 | 2一methoethyl acetate (methyl cellosolve acetate) | 2一乙酸(2一甲氧基乙基酯) | 110一49一6 | 生殖系统 | 13 | 2一dibutylaminoethanol | 2一二丁氨基乙醇 | 102一81一8 | 生殖系统 | 14 | 2一N一dibutylamino ethanol | 2一N一二丁氨基乙醇 | 102一81一8 | 刺激性;类胆碱能 | 15 | 3,3一dichlorobenzidine | 3,3一二氯联苯胺 | 91一94一1 | 刺激性;皮炎 | 16 | Acetone cyanohydrin | 2一氰基2一羟基丙烷 | 75一86一5 |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 | 17 | Acrolein | 丙烯醛 | 107一02一8 | 高毒,刺激性;肺水肿 | 18 | Acrylamide | 丙烯酰胺 | 79一06一1 | 有害,中枢神经系统;皮炎 | 19 | Acrylic acid | 丙烯酸 | 79一10一7 | 有毒,腐蚀性;刺激性;生殖系统 | 20 | Acrylonitrile | 丙烯腈 | 107一13一1 | 有毒,癌 | 21 | Adiponitrile | 己二腈 | 111一69一3 | 有害,肺 | 22 | Aldrin | 艾氏剂 | 309一00一2 | 肝 | 23 | Allyl alcohol | 烯丙醇 | 107一18一6 | 高毒,刺激性 | 24 | Ammonium erfluorooctanoate | 全氟辛酸铵 | 3825一26一1 | 肝 | 25 | Aniline | 苯胺 | 62一53一2 | 有毒,缺氧 | 26 | o一Anisidine | 邻茴香胺 | 90一04一0 | 缺氧症 | 27 | Azinphos一methyl | 甲基谷硫磷 | 86一50一0 | 有毒,类胆碱能 | 28 | Benzene | 苯 | 71一43一2 | 有毒,癌 | 29 | Benzidine | 对二氨基联苯 | 92一87一5 | 癌 | 30 | Benzotrichloride | 三氯甲基苯 | 98一07一7 | 刺激性;癌 | 31 | Bromoform | 三溴甲烷 | 75一25一2 | 刺激性;肝 | 32 | Butanol | 丁醇 | 71一36一3 | 有害,刺激性;耳毒性;视觉 | 33 | Butylamine | 丁胺 | 109一73一9 | 腐蚀性损害,刺激性 | 34 | o一sec一Butylphenol | 邻仲丁基苯酚 | 89一72一5 | 刺激性 | 35 | Captafol | 敌菌丹 | 2425一06一1 | 皮炎;致敏 | 36 | Carbon disulfide | 二硫化碳 | 75一15一0 | 有毒,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 | 37 | Carbon tetrachloride | 四氯化碳 | 56一23一5 | 有毒,肝;癌 | 38 | Catechol | 邻苯二酚 | 120一80一9 | 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皮炎 | 39 | Chlordane | 氯丹 | 57一74一9 | 有毒,抽搐;肝 | 40 | Chlorinated camphene | 氯化茨烯 | 8001一35一2 | 抽搐;肝 | 41 | Chloroacetyl chloride | 氯乙酰氯 | 79一04一9 | 有毒,腐蚀性;刺激性;肺 | 44 | Chlorodiphenyl | 多氯联苯 | 53469一21一9 | 刺激性;氯痤疮;肝 | 45 | Chloroprene | 氯丁二烯 | 126一99一8 | 有害,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肝;血液 | 46 | Chlorpyrifos | 毒死蜱 | 2921一88一2 | 类胆碱能 | 47 | m一Cresol | 间甲酚 | 108一39一4 | 有毒,腐蚀性;皮炎;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 48 | Crotonaldehyde | 巴豆醛 | 4170一30一3 | 刺激性 | 49 | Cumene | 异丙苯 | 98一82一8 | 有害,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 50 | Cyanamide | 氰化氨 | 420一04一2 | 高毒,缺氧* | 51 | Cyclohexanol | 环己醇 | 108一93一0 | 有害,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 52 | Cyclohexanone | 环己酮 | 108一94一1 | 有害,刺激性;肝 | 53 | Cyclonite | 三次甲基三硝基胺(黑索今) | 121一82一4 | 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肝;血液 | 54 | Decaborane | 葵硼烷 | 17702一41一9 | 中枢神经系统;肺功能 | 55 | Demeton | 内吸磷 | 8065一48一3 | 类胆碱能 | 56 | Diazinon | 二嗪农 | 333一41一5 | 类胆碱能 | 57 | Dibutyl phenyl phosphate | 磷酸二丁基苯酯 | | 刺激性;类胆碱能 | 58 | Dichlorodiphenyltri一chloroethane (DDT) | 滴滴涕,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 | 50一29一3 | 刺激性;肝;肾* | 59 | Dichloroethyl ether | 二氯乙醚 | 111一44一4 | 有毒,癌;刺激性;肺 | 60 | Dichlorvos | 敌敌畏 | 62一73一7 | 类胆碱能 | 61 | Dicrotophos | 百治磷 | 141一66一2 | 类胆碱能 | 62 | Dieldrin | 敌氏剂 | 60一57一1 | 肝;中枢神经系统 | 63 | Diethanolamine | 二乙醇胺 | 111一42一2 | 刺激性,肝;肾;血液 | 64 | Diethylamine | 二乙胺 | 109一89一7 | 腐蚀性损害,刺激性 | 65 | Diethylene triamine | 二乙撑三胺 | 111一40一0 | 刺激性;致敏性 | 66 | Diisopropylamine | 二异丙胺 | 108一18一9 | 有害,致敏性;视力;刺激性 | 67 | Dimethyl acetamide | 二甲基乙酰胺 | 127一19一5 | 有害,生殖系统;肝 | 68 | Dimethyl sulfate | 硫酸二甲酯 | 77一78一1 | 刺激性 | 69 | N,N一Dimethylaniline | N,N一二甲基苯胺 | 121一69一7 | 有毒,缺氧症;神经毒素 | 70 | Dimethylformamide | N,N一二甲基甲酰胺 | 68一12一2 | 有害,肝 | 71 | o一Dinitrobenzene | 邻二硝基苯 | 528一29一0 | 缺氧症 | 72 | Dinitro一o一cresol | 4,6一二硝基邻甲酚 | 534一52一1 | 代谢失调 | 73 | Dinitrotoluene | 二硝基甲苯 | 25321一14一6 | 有毒,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缺氧症;肝 | 74 | Dioxane | 二噁烷 | 123一91一1 | 有害,刺激性;肝;肾 | 75 | Diprop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 二丙二醇甲醚 | 34590一94一8 | 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 76 | Endrin | 异狄氏剂 | 72一20一8 | 中枢神经系统;肝 | 77 | Epichlorohydrin | 表氯醇 | 106一89一8 | 有毒,癌;刺激性;肝;肾 | 78 | EPN | 苯硫磷 | 2104一64一5 | 类胆碱能 | 79 | Ethyl acrylate | 丙烯酸乙酯 | 140一88一5 | 有害,刺激性;致敏性 | 80 | Ethylene chlorohydrin | 2一氯乙醇 | 107一07一3 | 高毒,刺激性;肝;肾;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 81 | Ethylene glycol dinitrate | 乙二醇二硝酸酯 | 628一96一6 | 心血管系统 | 82 | N一Ethylmorpholine | N一乙基吗啉 | 100一74一3 | 刺激性;视觉 | 83 | Formaldehyde | 甲醛 | 50一00一5 | 致敏性;癌 | 84 | Furfural | 糠醛 | 98一01一1 | 有毒,刺激性 | 85 | Furfuryl alcohol | 糠醇 | 98一00一0 | 有毒,刺激性 | 86 | Heptachlor | 七氯 | 76一44一8 | 中枢神经系统;肝;血液 | 87 | Hexachloroethane | 六氯乙烷 | 67一72一1 | 刺激性;肝;肾 | 88 | Hexachloronaphthalene | 六氯萘 | 1335一87一1 | 肝;氯痤疮 | 89 | Hexafluoroacetone | 六氟丙酮 | 684一16一2 | 生殖系统;肾 | 90 | Hydrazine | 无水肼 | 302一01一2 | 有毒,腐蚀性;癌;刺激性;肝 | 91 | Hydrogen cyanide | 氰化氢(氢氰酸) | 74一90一6 | 高毒,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性;缺氧症;肺;甲状腺 | 92 | Isooctyl alcohol | 异辛醇 | 26952一21一6 | 刺激性 | 93 |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 4098一71一9 | 有毒,皮炎;肺气肿;致敏性 | 94 | Lindane | 六氯化苯(林丹) | 58一89一9 | 中枢神经系统;肝 | 95 | Malathion | 马拉硫磷 | 121一75一5 | 类胆碱能;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病;视力 | 96 | Mercury (organic and inorganic) | 汞(有机和无机) | 7439一97一6 | 有毒,肾;神经系统;视觉;生殖系统;消化 | 97 | Methanol | 甲醇 | 67一56一1 | 有毒,视力;神经系统 | 98 | Methacrylic acid | 2一甲基丙烯酸 | 79一41一4 | 腐蚀刺激性 | 99 | Methyl acrylate | 丙烯酸甲酯 | 96一33一3 | 有害,刺激性 | 100 | Methyl bromide | 溴甲烷 | 74一83一9 | 有毒,腐蚀性;肺水肿;神经毒;中枢神经系统 | 101 | Methyl hydrazine | 甲基肼 | 60一34一4 | 有毒,刺激性;肝 | 102 | Methyl iodide | 碘甲烷 | 74一88一4 | 有毒,腐蚀性;癌;中枢神经系统;刺激性 | 103 | Methyl isobutyl carbinol | 甲基异丁基甲醇 | 108一11一2 | 刺激性;贫血 | 104 | Methyl isocyanate | 异氰酸甲酯 | 624一83一9 | 高毒,刺激性;肺水肿;致敏性 | 105 | Methylene chloride | 二氯甲烷 | 75一09一2 |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癌 | 106 | Methylacrylonitrile | 甲基丙烯腈 | 126一98一7 | 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 107 | Methylcyclohexanone | 甲基环己酮 | 108一87一2 | 刺激性;昏迷 | 108 | Morpholine | 吗啉 | 110一91一8 | 腐蚀性,有害;刺激性;视力 | 109 | Naphthalene | 萘 | 91一20一3 | 腐蚀性,刺激性;眼球;血液 | 110 | Nicotine | 尼古丁 | 54一11一5 | 高毒;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 111 | p一Nitrioaniline | 对硝基苯胺 | 100一01一6 | 发绀;缺氧症;肝;神经毒素;刺激性;皮炎 | 112 | Nitrobenzene | 硝基苯 | 98一95一3 | 有毒,发绀;缺氧症;肝;神经毒;刺激性;皮炎 | 113 | p一Nitrochlorobenzene | 对硝基氯苯 | 100一00一5 | 缺氧症;血液;肝 | 114 | Nitroglycerine | 硝化甘油 | 55一63一0 | 心血管系统 | 115 | o一Nitrotoluene | 邻硝基甲苯 | 88一72一2 | 有毒,缺氧症;发绀 | 116 | Octachloronaphthalene | 八氯代萘 | 2234一13一1 | 肝;皮炎 | 117 | Paraquat | 百草枯 | 1910一42一5 | 肺水肿;肾;肝;肺纤维化 | 118 | Parathion | 对硫磷 | 56一38一2 | 有毒,类胆碱能 | 119 | Pentachloronaphthalene | 五氯萘 | 1321一64一8 | 氯痤疮;肝;中枢神经系统 | 120 | Pentachlorophenol | 五氯酚 | 87一86一5 | 有毒,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 121 | Phenol | 苯酚 | 108一95一2 | 有毒,腐蚀性;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血液 | 122 | p一Phenylene diamine | 对苯二胺, | 106一50一3 | 刺激性,肝 | 123 | Phenylhydrazine | 苯肼 | 100一63一0 | 皮炎;贫血 | 124 | Phosdrin (mevinphos) | 速灭磷 | 7786一34一7 | 类胆碱能 | 125 | Picric acid | 苦味酸 | 88一89一1 | 有毒,皮炎;刺激性;视觉;致敏性 | 126 | Propanol | 丙醇 | 71一23一8 | 有害,刺激性;昏迷 | 127 | Propylene imine | 甲基吖丙啶 | 75一55一8 | 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 | 128 | Sodium azide | 叠氮酸 | 26628一22一8 |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肺 | 129 | Sodium fluoroacetate | 氟乙酸钠盐 | 62一74一8 |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 130 | TEDP(sulfotep) | 硫普特 | 3689一24一5 | 类胆碱能 | 131 | TEDP (tetraethyl pyrophosphate) | 四乙基焦磷酸酯 | 107一49一3 | 类胆碱能 | 132 | Tert一butyl chromate | 叔丁基铬酸盐 | 1189一85一1 | 刺激性;肺 | 133 | Tetrachloronaphthalene | 四氯萘 | 1335一88一2 | 肝 | 134 | Tetraethyl lead | 四乙基铅 | 78一00一2 | 中枢神经系统 | 135 | Tetramethyl lead | 四甲基铅 | 75一74一1 | 中枢神经系统 | 136 | Tetramethyl succinonitrile | 四甲基琥珀腈 | 3333一52一6 | 中枢神经系统 | 137 | Tetryl (2,4,6一trinitrophenylmethyl nitramine) | 2,4,6一三硝基苯甲硝胺 | 479一45一8 | 刺激性;肝;皮炎 | 138 | Thallium | 铊 | 7440一28一0 | 刺激性;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 139 | Thioglycolic acid | 巯基乙酸 | 68一11一1 | 刺激性;肺 | 140 | Tin (organic compounds) | 锡(有机化合物) | 7440一31一5 |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毒;刺激性 | 141 | Toluenen | 甲苯 | 108一88一3 | 有害,中枢神经系统 | 142 | m一Toluidine | 间甲苯胺 | 108一44一1 | 有毒,肝;肾;血液 | 143 | Trichloronaphthalene | 三氯萘 | 1321一65一9 | 肝 | 144 | m一Xylene | 间二甲苯 | 108一38一3 | 有害,刺激性 | 145 | Xylidine | 二甲基苯胺 | 1300一73一8 | 缺氧症;肝;肾 | 为编者补充资料。资料来源:Environment Health & Safety,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Selection Guide, Stony Brook University,632一648。 |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示例
B.1 一氧化碳
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热区或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的环境),采用B级防护的呼吸防护,即携气式呼吸器,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
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温区,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突发中毒事件现场,使用全面罩防毒面具配适用的过滤元件,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
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突发中毒事件现场进行调查和医疗救援时采用D级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应系好安全带绳,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并携带通讯工具。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现场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见表B.1。
表B.1 突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现场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
防护类型 | 个体防护装备说明 | B级 | C级 | 呼吸防护 | 携气式呼吸器 | 全面罩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满足以下要求: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的综合防护过滤元件或含一氧化碳的多用气体和颗粒物的多功能综合防护过滤元件。如 - 符合GB 2890一2009的防护含CO和至少P2级别的颗粒物(含白+粉色标色); - CE认证防护含CO和P3级别的颗粒物; - NIOSH认证防护含CO和P80级别的颗粒物 | 皮肤防护 | 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 | 报警器 | 一氧化碳报警器、氧气报警器 | 其他 | 安全帽、安全绳、通讯器材 |
B.2 氨
进入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内(如出现因毒物造成人员或动物昏迷/死亡的氨气泄漏热区或氨气浓度高于360mg/m3),采用A级防护,即携气式呼吸器和气密型防护服,并携带氨气气体报警器。
进入氨气泄漏温区,或氨气浓度在30mg/m3一360mg/m3,采用C级防护,即配适合过滤元件的全面罩防毒面具、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
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氨气浓度低于30mg/m3的环境,采用D级防护。
卫生应急人员为液氨/高浓度氨气灼伤病人洗消时,采用C级防护,即全面罩防毒面具配适合的过滤元件、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救治中毒病人采用D级防护,穿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戴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和防护眼罩。
氨突发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见表B.2。
表B.2 突发氨中毒事件现场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
防护类型 | 个体防护装备说明 | A级 | C级 | D级 | 呼吸防护 | 携气式呼吸器 | 全面罩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满足以下要求:氨气和颗粒物的综合防护过滤元件,或包括氨气在内的多用气体和颗粒物的多功能综合防护过滤元件。如: - 符合GB2890一2009的防含K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的颗粒物(含绿+粉色标色); - CE认证防含K类气体和P3级别的颗粒物; - NIOSH认证防含碱性气体和P80级别的颗粒物。 | 随弃式颗粒物防护口罩 | 皮肤防护 | 气密型防护服 、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 | 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 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 | 气体报警 | 氨气报警器 | 不需要 |
B.3 苯及苯系物
进入苯及苯系物生产、使用、储存等事故现场时,出现因毒物人员死亡或空气苯浓度超过9800 mg/m3(甲苯浓度超过7700 mg/m3,二甲苯浓度超过4400mg/m3),采用A级防护,即携气式呼吸器和气密型防护服。
空气中苯浓度在8mg/m3~9800mg/m3(甲苯浓度在80mg/m3一7700 mg/m3,二甲苯浓度在80mg/m3一4400mg/m3),采用C级防护,即全面罩防毒面具配适合的过滤元件、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中毒事件现场已经开放通风,空气中苯浓度在8mg/m3以下,现场卫生应急处置人员事件调查和医疗救治时,采用D级防护。
苯及苯系物突发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见表B.3。
表B.3 突发苯及苯系物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
防护类型 | 个体防护装备说明 | A级 | C级 | D级 | 呼吸防护 | 携气式呼吸器 | 全面罩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满足以下要求: 有机蒸气和颗粒物的综合防护过滤元件,或包括有机蒸气在内的多用气体和颗粒物的多功能综合防护过滤元件。如: - 符合GB2890一2009的防含A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的颗粒物(含绿+粉色标色); - CE认证防含A类气体和P3级别的颗粒物; - NIOSH认证防含有机蒸气和P80级别的颗粒物。 | 随弃式颗粒物防护口罩 | 皮肤防护 | 气密型防护服 、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 | 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 | 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 |
B.4 硫化氢
进入硫化氢浓度较高的环境(出现因毒物造成人员或动物昏迷/死亡的环境,或者硫化氢浓度高于430mg/m3),采用B级呼吸防护,即携气式呼吸器,并佩戴硫化氢报警器,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
硫化氢浓度在8mg/m3一430mg/m3采用C级呼吸防护,即配适合过滤元件的全面罩防毒面具,并佩戴硫化氢气体报警器,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
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硫化氢浓度低于8mg/m3,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现场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进行井下、坑道调查和救援时,必须系好安全绳,佩戴硫化氢报警器,并携带通讯工具。
硫化氢突发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见表B.4。
表B.4 突发硫化氢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表
防护类型 | 个体防护装备说明 | B级 | C级 | 呼吸防护 | 携气式呼吸器 | 全面罩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满足以下要求:硫化氢和颗粒物的综合防护过滤元件,或包括硫化氢在内的多用气体和颗粒物的多功能综合防护过滤元件。如: - 符合GB2890一2009的防含硫化氢气体和至少P2级别的颗粒物(含蓝+粉色标色); - CE认证防含E类气体和P3级别的颗粒物; - NIOSH认证防含酸性气体和P80级别的颗粒物。 | 皮肤防护 | 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 | 气体报警 | 硫化氢气体报警器 | 其他 | 安全绳、通讯工具 |
B.5 氰化物
进入氰化氢中毒的事件现场,如出现毒物造成人员或动物昏迷/死亡,或空气中氰化氢浓度高于50mg/m3,采用A级防护,即携气式呼吸器和气密型防护服,并携带氰化氢气体报警器。
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空气中氰化氢浓度低于50mg/m3,采用C级防护,即配适合过滤元件的全面罩防毒面具、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现场调查和处理经口途径中毒事件时,采用D级防护。
现场采集可疑中毒食品样品时采用D级防护。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采用D级防护。卫生应急人员为皮肤污染氰化物中毒病人洗消时采用C级防护,即配适合过滤元件的全面罩防毒面具、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
氰化物突发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见表B.5。
表B.5 突发氰化物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表
防护类型 | 个体防护装备说明 | A级 | C级 | D级 | 呼吸防护 | 携气式呼吸器 | 全面罩防毒面具,过滤元件满足以下要求:氰化氢和颗粒物的综合防护过滤元件,或包括氰化氢在内的多用气体和颗粒物的多功能综合防护过滤元件。如: - 符合GB2890一2009的含B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的颗粒物(含灰+粉色标色); - CE认证防含B类气体和P3级别的颗粒物; - 符合美国特定标准的含氰化氢和P80级别的颗粒物。 | 不需要或随弃式防颗粒物口罩,过滤效率满足以下要求: - 满足GB2626 一2006的至少KN95级别; - CE认证至少FFP2级别; - NIOSH认证至少N95级别 | 皮肤防护 | 气密型防护服 、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 | 泼溅液体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靴 | 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 | 眼睛防护 | 已包括 | 防护眼罩 | 气体报警 | 氰化氢报警器 | 不需要 |
B.6 亚硝酸盐
卫生应急处置人员调查和处理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采用D级防护。
卫生应急人员在现场救治中毒病人时,采用D级防护。
亚硝酸盐突发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见表B.6。
表B.6 突发亚硝酸盐中毒事件个体防护装备选配汇总表
防护类型 | 个体防护装备说明 | D级 | 呼吸防护 | 随弃式颗粒物防护口罩 | 皮肤防护 | 颗粒物防护服或工作服 |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个体防护装备穿脱顺序
C.1 一般要求
C.1.1 应严格参照个体防护服装说明书要求穿戴。
C.1.2 在脱除个体防护装备时,应按照说明书要求,顺序脱除。
C.1.3 脱除后的防护装备采取洗消处理,避免发生环境危害事件。
C.2 个体护装备的正确穿脱顺序(以A级、C级防护装备为例)。
C.2.1 A级防护装备
C.2.1.1 着装时应有另外一人协助,使用没有尖锐边缘的稳固椅子或凳子。在室外或地面较粗糙时,地面上应铺一张地垫,以避免损坏防护服。
C.2.1.2 在着装前应对气密型防护服表面和各个连接处仔细检查,确保服装无破损痕迹。确保内层手套(如配备)完全嵌入外层手套(如配备)内。如环境温度低,还应在防护服目视镜里面涂上防雾剂。
C.2.1.3 检查携气式呼吸器气瓶及其连接,确认连接严密无泄漏。排气阀的内部和外部均没有罩子、塞子或泡沫填料。
C.2.1.4 防护服内穿长衣裤,去除首饰和可能损坏防护服的物品 (如钢笔、钥匙圈、证件、手机、刀等)。
C.2.1.5 A级防护装备的穿戴顺序如下:
a) 将鞋脱掉,把袜子套在裤脚上,将双脚放入外套靴内。
b) 坐下,将脚插入防护服的裤筒并伸入到袜靴(如配备)内。在提拉防护服时,腿部向前伸到最大幅度,穿上防化靴。如防化靴配备裤管门襟,先将靴子的裤管门襟向上翻起,再穿上防化靴。然后将裤管门襟尽量向下翻,盖住防化靴。
c) 站起,继续将防护服往臀部上拉,系上并调整防护服的腰带(如配备),直至舒适贴合;
d) 背起携气式呼吸器;
e) 打开呼吸器阀门,检查压力,确定供气系统工作正常后佩戴面罩并检查其密合性;佩戴防护头盔和通讯设备(如配备)。
f) 将呼吸器面罩和供气系统连接,并确认呼吸器正常工作。
g) 在助手协助下将手臂和头放入防护服里,确保手已在手套内,助手将防护服拉起并覆盖背部气瓶及头部,确保无排气阻碍;
h) 助手 拉上拉链,再合上拉链覆盖,检查拉链及拉链覆盖是否密合,面罩视野是否清晰,所有空气管路是否通畅。
C.2.1.6 A级防护装备的脱除顺序如下:
a) 如防护服被污染或怀疑被污染,在脱除防护服前穿着者必须先进行现场洗消;
b) 应确保气瓶尚有足够空气离开工作现场,继续使用携气式呼吸器直到脱下防护服;
c) 脱除装备需要有另外一个人帮助,助手应根据现场情况穿戴一定级别的防护装备;
d) 由助手打开拉链覆盖,拉开拉链,帮助穿戴者将防护服从头部脱至肩部,将袖子从手臂上脱下,不得接触防护服内部;
e) 脱下呼吸器面罩,关闭气源;
f) 将防护服拉到臀部以下并坐下,解开腰带(如配备),助手协助脱去穿戴的外靴,脱去腿上的防护服并将防护服带离脱衣区域,放入指定容器内;
g) 脱除携气式呼吸器。
C.2.2 C级防护装备
C.2.2.1 可使用没有尖锐边缘的稳固椅子或凳子。如在室外或地面较粗糙,地面上应铺一张地垫以避免损坏防护服。
C.2.2.2 检查防护服标签确定尺码,检查表面是否有破损,确认其完好;
C.2.2.3 检查过滤式空气呼吸器(全面罩)外观,按照产品说明安装滤盒;
C.2.2.4 过滤式呼吸器面罩喷涂防护剂(如有必要);
C.2.2.5 去除首饰和可能损坏防护服的物品 (如钢笔、钥匙圈、证件、手机、刀等)。
C.2.2.6 C级防护装备的穿戴顺序如下:
a) 脱去鞋子;
b) 穿防护服,只穿到腰部位置;
c) 佩戴过滤式呼吸器,检查佩戴后气密性;
d) 穿防护服袖子,带帽子,不能将头发漏在外面;
e) 穿防化靴;
f) 戴防护手套。
C.2.2.7 C级防护装备的脱除顺序如下:
a) 摘帽子,脱除防护服;
b) 连同防护服一同脱去防化靴和防化手套,脱的过程中手不能触摸到防护服及防护手套、防化靴的外表面;
c) 从后面摘掉过滤式空气呼吸器;
d) 脱除的防护装备放入指定容器内。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分队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D.1 概述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分队在执行处置任务时应按照各自职责任务配备个体防护装备,每个队伍建议按8人组成。县级可根据本地区突发中毒事件特征及风险选择个体防护装备,参考市级队伍进行配备。
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按照使用者确定号码。携气式呼吸器应配备相应充气装置。全面罩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不含过滤元件,应提前确定规格。
D.2 A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见表D.1。
表D.1 A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序号 | 装备名称 |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分队 | 最低配备数量 |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 | 1 | 携气式呼吸器 | √ | √ | ○ | 4套 | 2 | 气密型防护服 | √ | ○ | ○ | 4件 | 3 | 制冷背心 | ○ | ○ | ○ | 4件 | 注:“√”表示需要配备,“○”表示选配。 |
D.3 B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见表D.2。
表D.2 B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序号 | 装备名称 |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分队 | 最低配备数量 |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 | 1 | 携气式呼吸器 | √ | √ | ○ | 4套 | 2 | 喷射液体防护服 | √ | √ | ○ | 4件 | 3 | 化学防护手套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2双 | 4 | 化学防护靴 | √ | √ | √ | 每人至少1双 | 5 | 制冷背心 | ○ | ○ | ○ | 4件 | 注:“√”表示需要配备,“○”表示选配。 |
D.4 C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见表D.3。
表D.3 C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序号 | 装备名称 |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分队 | 最低配备数量 |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 | 1 | 全面罩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1个 | 2 | 过滤元件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2副 | 3 | 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 ○ | ○ | ○ | 2套 | 4 | 泼溅液体防护服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1件 | 5 | 化学防护手套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2双 | 6 | 化学防护靴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1双 | 注:“√”表示需要配备,“○”表示选配。 |
D.5 D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见表D.4。
表D.4 D级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方案
序号 | 装备名称 |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分队 | 最低配备数量 |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 | 1 | 随弃式防颗粒物口罩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3个 | 2 | 防护眼罩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1个 | 3 | 颗粒物防护服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1件 | 4 | 乳胶手套 | √ | √ | √ | 每人每天至少2双 | 注:“√”表示需要配备。 |
D.5.1 其他装备配备方案见表D.5。
表D.5 其他装备配备方案
序号 | 装备名称 |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分队 | 最低配备数量 |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 | 1 | 无线通讯器材 | √ | √ | ○ | 5件 | 2 | 便携式氧气报警器 | √ | √ | √ | 2个 | 3 | 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器 | √ | √ | √ | 2个 | 4 | 便携式毒剂报警器 | √ | √ | √ | 宜配备2种及以上常见毒物便携式报警器,每种2个 | 5 | 半面罩过滤式呼吸器 | √ | √ | √ | 每人1个,每天至少1副过滤元件 | 6 | 安全帽 | ○ | ○ | ○ | 每人1个 | 7 | 安全绳(带) | √ | √ | ○ | 8根 | 注:“√”表示需要配备,“○”表示选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