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防范患者跌倒坠床,护士应该这样做!原创 2018-04-16 雨荷 护理界
护理部主任刚上班,安然护士长打来电话,上报了一个老年患者跌倒的病例,护理部主任皱起眉头,不良事件天天上报,经常讨论,措施经常制定,怎么就是防范不了呢? 这是某科室护士长上报的案例:
患者,男,75岁,肺部感染,入院后值班护士反复强调患者要卧床休息,无人搀扶切忌下床,护士反复强调,护士长也去床边进行了督导及检查,陪护答应的很好,患者老大爷也信誓旦旦。可是,28日夜间3:00左右,患者自行下床如厕,没有叫醒陪床的儿子,不慎摔倒。家属立即呼叫护士及医生,医生护士立即将患者抬至病床上,通知主任、护士长,给予吸氧、应用药物治疗。 护士长立即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主任提出要求,要求发生科室护士长召开护士会议,讨论患者坠床原因。护士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老年患者跌倒,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 年龄因素:老龄患者为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因为老龄患者视觉和听力障碍,肌肉关节功能减弱,平衡能力降低,是跌倒坠床高危因素。但是年轻患者也需注意,这类人安全防范意识差也容易发生跌倒坠床。
第二个原因: 心理因素:老年患者多数脾气倔强,不愿意听从孩子们的话,对护士的宣教置若罔闻,认为自己身体还行、没事,经常趁护士巡视完毕及儿女们入睡,自己下床活动导致跌倒。
第三个原因: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可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如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脑血管疾病等;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及患者进食过少也容易导致患者头晕、疲乏无力而跌倒。
第四个原因: 家庭因素:有些患者子女工作忙或独生子女没有时间陪护患者。
第五个原因: 血压因素:体位性低血压是血压调节障碍的突出表现,发生在清晨进食和运动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者是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产生体位性低血压也是患者跌倒坠床的一个原因。
第六个原因: 时间因素: 跌倒坠床多发生在夜间,因为夜间陪护困乏,护士值班人员少,老年患者趁陪护熟睡及护士巡视过后下床活动,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原因找到了,如何防范呢?
措施1、评估危险因素,宣教内容写进床头卡及宣教单,要患者及家属签字:
患者入院后护士采集病史应仔细全面,并根据年龄、神志、既往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平衡及自理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责任护士要反复交代禁止自行下床,并将内容写进床头卡及入院宣教单,要患者或家属签字。
措施2、严格交接班
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除床头卡内放置防跌倒和坠床警示标识,各班严格床头交接班外,多评估,患者住院期间一般每周评估2次,及时制定防范对策。
措施3、做好防护
对神志不清、烦躁、偏瘫、年老体弱、65岁以上、端坐位及半坐位的患者安置床档,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处,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
措施4、重点时段加强巡视:
夜间是患者坠床高发时段,护士应加强巡视,并再三向患者及陪护做好宣教,禁止患者自行下床,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防范跌倒、坠床发生。
措施5、保证病区环境安全:
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厕所、走廊灯光不能太暗,为患者选用高度合适的床和椅子,床有床栏,凳子有靠背,床脚轮制动功能良好等。
措施6、加强防范意识的教育:
对患者及陪护加强跌倒坠床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家属加强陪护及看护,患者活动时身边必须有人陪伴,体位改变时及时搀扶,下床或如厕一定有人搀扶。
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天天上报,经常讨论,就是防范不了呢?这是令众多护理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小编想说: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患者及陪护重视程度欠缺,对护士的宣教不够重视,认为动一下不会跌倒,当跌倒事件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后才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此时已经晚了。故加强患者及陪护的宣教,经常督导宣教效果,护士重点时段多巡视,做好评估是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有效手段。
来源:护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