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窒息宣传册核心要点突出设计策略
护理之声 李冰编辑
(基于 “急救优先、预防为辅、记忆点强化” 原则,结合用户阅读习惯与临床急救需求,确保关键信息高效传递) 一、按 “急救紧迫性” 分层:让核心信息 “第一眼可见”(一)封面:用 “强警示 + 关键动作” 锁定注意力1. 标题设计:突出 “致命风险” 与 “解决方案” ◦ 主标题采用 “红底白字” 加粗字体(字号≥24 号),直接标注 “咯血窒息 3 分钟夺命!3 步救命法”,用 “3 分钟”“夺命” 等强刺激词汇唤醒危机意识,避免模糊表述(如避免 “咯血急救指南” 这类平淡标题); ◦ 副标题用 “黄底黑字” 标注 “支气管扩张 / 肺结核患者必看”,明确目标人群,让非高危者快速筛选,高危者精准关注。 1. 视觉焦点:用 “动态示意图” 替代静态图片 ◦ 封面主体配图选择 “医生指导患者俯卧位排血” 的动态简笔画,用红色箭头标注 “血块排出路径”,搭配 “禁止仰头” 的红色叉号图标,直观传递 “正确姿势” 与 “禁忌动作”,比纯文字更易记忆; ◦ 紧急电话 “120” 用 “橙色圆形边框” 突出,标注 “咯血>100ml / 次立即拨打”,明确触发急救的量化标准,避免 “大量咯血” 等模糊描述。 (二)内页 1(危险信号识别):用 “对比 + 符号” 强化区分度1. 高危症状:用 “三色标签” 标注风险等级 ◦ 将 “咯血颜色变鲜红(动脉出血)” 标为 “红色警示标签”(配 “感叹号” 图标),强调 “最危险,需立即就医”; ◦ “咯血伴呼吸困难(气道堵塞)” 标为 “橙色预警标签”(配 “呼吸急促” 图标),提示 “紧急处理,避免窒息”; ◦ “咯血时心慌、出冷汗(失血过多)” 标为 “黄色注意标签”(配 “心跳” 图标),提醒 “需休息,监测血压”。 1. 咯血 vs 呕血:用 “左右分栏 + 图标对比” 消除混淆 ◦ 左栏(咯血):配 “红色痰液” 图标,列出 “鲜红、混痰、伴咳嗽”3 个核心特征,用 “肺部” 简笔画辅助理解; ◦ 右栏(呕血):配 “咖啡色胃内容物” 图标,列出 “咖啡色、混食物、伴恶心”3 个核心特征,用 “胃部” 简笔画辅助理解; ◦ 两栏底部用 “绿色对勾 + 红色叉号” 标注 “正确判断” 与 “错误判断” 案例(如 “把咯血当呕血,仰头漱口致窒息”),强化后果警示。 (三)内页 2(家庭急救步骤):用 “流程化 + 禁忌清单” 确保可操作1. 急救步骤:用 “数字编号 + 动作分解图” 实现 “傻瓜式” 操作 ◦ 步骤 1(俯卧位):配 “人物侧躺” 分解图,标注 “头低足高 45°,头偏向一侧”,用虚线标注 “头部倾斜角度”,避免 “角度不当导致血块残留”; ◦ 步骤 2(拍背):配 “手掌拍背” 特写图,标注 “从下往上,力度以能听到‘嘭嘭’声为宜”,用 “红色圆圈” 圈出 “拍背最佳区域(背部下方 1/3 处)”; ◦ 步骤 3(呼救):配 “手机拨打 120” 示意图,标注 “说清‘咯血窒息’+ 地址 + 患者病史(如‘我家在 XX 小区,患者有肺结核病史,正在咯血’)”,附 “电话话术模板”,避免信息遗漏。 1. 禁止动作:用 “红色边框 + 醒目叉号” 强化 “不可为” ◦ 列出 “不喂水、不仰头、不剧烈咳嗽”3 个禁忌,每个禁忌配 “错误动作” 简笔画(如 “仰头喂水” 图),并标注 “后果”(如 “仰头会让血块呛入气管,5 秒内可致窒息”),比纯文字更具警示性。 (四)封底(基础病管理):用 “口诀 + 可操作工具” 提升依从性1. 管理口诀:用 “押韵短句 + 图标” 实现易记 ◦ 将 “结核吃药别断,扩症排痰每天练,出血及时就医,保命就在一瞬间” 口诀用 “黑色加粗字体” 呈现,每句配对应图标(如 “吃药” 配 “药片” 图标,“排痰” 配 “体位引流” 图标),方便患者复述记忆。 1. 可操作工具:用 “可撕式打卡表” 促进习惯养成 ◦ 设计 “结核药服用打卡表”(可撕式),列出 “每日早中晚” 3 个时间点,患者服用后勾选,避免 “漏服导致咯血复发”; ◦ 附 “体位引流时间表”,按 “肺部病变位置” 分类(如 “右肺下叶:早晚各 15 分钟”),用 “日历式” 排版,患者可直接在对应日期标注 “已完成”,强化日常管理。 二、用 “视觉强化手段”:让重点内容 “过目不忘”(一)色彩系统:遵循 “警示色 + 功能色” 原则 (二)字体与排版:遵循 “易读性 + 重点突出” 原则1. 字体选择:正文用 “宋体(四号)”,确保中老年人易读;重点内容(如急救步骤、禁忌动作)用 “黑体(四号加粗)”,避免 “字号过小” 或 “字体花哨”(如隶书、艺术字)导致阅读困难; 2. 排版逻辑:采用 “左对齐 + 段间距 1.5 倍”,避免 “满版文字”;每个核心信息块(如 1 个急救步骤、1 个禁忌动作)用 “灰色边框” 分隔,形成 “视觉分区”,防止信息混乱; 3. 留白设计:封面、内页上下左右预留 “1.5cm 留白”,避免 “信息过密” 导致视觉疲劳,尤其适合肺部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视力可能下降)阅读。 (三)附加设计:用 “实用工具” 提升宣传册 “留存率”1. 紧急联系卡:封底设计 “可撕式紧急联系卡”,标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主治医生电话、120 急救电话”,患者可贴于手机壳或冰箱上,避免 “紧急时找不到电话”; 2. 出血量估算表:内页 2 附 “出血量估算简易表”(如 “1 块标准纱布(10cm×10cm)湿透约等于 10ml 血,咳出 5 块湿透纱布即需拨打 120”),用 “日常物品(纱布、纸杯)” 作为参照,避免 “无法判断出血量” 导致延误; 3. 二维码延伸:封底角落印 “急救视频二维码”,标注 “扫码看咯血窒息急救完整视频”,满足 “偏好视频学习” 的用户需求,同时延伸信息传递维度。 三、结合 “目标人群特点”:让重点内容 “精准匹配需求”(一)针对肺结核 / 支气管扩张患者:突出 “基础病管理与急救联动”• 在 “危险信号识别” 页标注 “肺结核患者若出现‘咯血伴低热、盗汗’,需警惕‘结核活动期’,除急救外还需抗结核治疗”; • 在 “封底管理口诀” 后补充 “扩症患者每日体位引流后,若痰液中带血增多,需减少引流力度,及时就医”,将 “急救” 与 “基础病日常护理” 结合,避免 “只关注急救,忽视基础病控制”。 (二)针对患者家属:突出 “‘旁观者’可操作的急救动作”• 在 “急救步骤” 页标注 “家属操作时,需跪于患者侧方,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保持倾斜,另一手拍背”,明确 “家属站位”“手部动作”,避免 “操作时站位不当导致自身受伤或患者姿势偏移”; • 附 “家属应急 checklist”(可撕式),列出 “1. 让患者俯卧→2. 拍背→3. 拨打 120→4. 准备病历”,家属可按清单逐项完成,减少 “慌乱中遗漏步骤”。 (三)针对社区居民(非高危人群):突出 “识别与协助”• 在 “封面副标题” 补充 “非患者也需学!帮人就是救命”,扩大受众范围; • 内页 1 增加 “社区协助建议”(如 “发现邻居咯血,立即敲门询问,帮忙拨打 120,不要擅自搬动患者”),明确 “非患者的可协助动作”,避免 “因不懂而不敢帮忙” 或 “错误协助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