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湿性愈合理论
[打印本页]
作者:
湖南冬梅
时间:
2011-5-20 21:53
标题:
湿性愈合理论
1. 湿性愈合理论概况
1.1湿性愈合理论起源 1962年动物生理学家Winter通过猪体组织研究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水疱如果不予以刺破,能促进上皮表层细胞移动,有利于伤口的迅速愈合。这一发现不仅为湿性愈合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亦促进了湿性伤口愈合在压疮治疗方面的应用。
1.2湿性愈合机制
1.2.1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清除坏死组织是创面愈合的第一步。湿性环境下,坏死组织能被渗出液水合而释放出组织细胞自身的纤维蛋白溶酶以及其他蛋白溶解酶,这些蛋白溶解酶能水解坏死组织,有利于吸收而达到清创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压疮溃疡时,小血管周围常形成纤维鞘,阻碍血液与组织间的营养成分交换,而纤维蛋白溶酶则可以溶解该纤维鞘,使血液与组织间的营养交换恢复正常。另外,蛋白降解产物FDP也是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向创面移动,加速清创过程。
1.2.2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由于湿性环境常常是在闭合性敷料下面形成,而在这种闭合性敷料下面,创面局部的微环境常形成低氧张力。研究证明,相对低氧环境下,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最快,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 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又发挥促修复作用,此外,保湿敷料所营造的湿润环境能使血管形成加速,从而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1.2.3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 细胞增殖分化以及酶活性的发挥都需要水作为介质,因此,湿润的环境下能保持细胞和酶的活性,这些将有助于创面的愈合;同时,细胞在湿润环境下更能快速移行。
1.2.4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 创面渗出液里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PDGF、β-TGF等,这些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不仅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而且也是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化学趋化剂。
1.2.5降低感染的机会 如前所述,湿性环境是在闭合性敷料下建立起来的。由于闭合性敷料所固有的特点,其对外界环境的微生物具有阻隔作用,临床应用表明:在这种状况下,创面感染率只有2.6%,相对于传统的干性创面处理方法,其感染机会大为减少(7.1%)。
1.2.6不会形成干痂,避免敷料更换时再次机械性损伤创面 由于保持了湿润,从而避免了创面渗出物的过度蒸发而形成干痂,因此在更换敷料时不会产生再次性机械性损伤,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同时,由于湿润的环境,使创面的神经末梢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而感觉疼痛,因此会使患者的心情轻松,从而间接地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
银珠
时间:
2011-5-20 21:59
现在非常提倡湿性愈合,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作者:
湖南冬梅
时间:
2011-5-20 22:15
是的。
作者:
hcheng
时间:
2011-9-3 18:01
谢谢老师分享!
作者:
蓝莓
时间:
2011-10-26 14:08
谢谢老师分享!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