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STEMI患者主要护理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昨天 22:07
标题: STEMI患者主要护理问题
STEMI患者主要护理问题
护理之声 李冰整理
案例:张某,女,65 岁。今晨3:50起床喝水时感胸闷,后逐渐缓解,5:45 解大便后再感胸闷,胸痛呈压榨样,持续 15 分钟不缓解,由家属陪送急诊,拟“冠心病”收住院。有高血压病史 10年,糖尿病病史5年,间断服药,具体控制情况不详。身体评估:体温36.4℃,脉搏5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2/56mmHg。实验室检查:cTnT1489ng/L,CK-MB 131U/L,血钾 4.4mmo/L。心电图: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50次/min。 该患者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依据? 该患者PCI适应症,pci有效性指证
一、患者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依据1. 急性疼痛:胸痛(压榨样),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有关护理依据:
• 患者主诉 “解大便后出现压榨样胸痛,持续 15 分钟不缓解”,
• 符合 STEMI 典型疼痛表现;
• 病理机制: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致血管完全闭塞,心肌供血中断,缺血缺氧引发疼痛(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39-240,STEMI 疼痛核心诱因是心肌缺血坏死)。
2. 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与下壁心肌梗死累及房室结供血有关护理依据:
• 心电图明确显示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 50 次 /min”,
• 脉搏监测与心电图结果一致;
• 解剖关联:下壁心肌由右冠状动脉供血,而房室结血供多源于右冠状动脉,下壁 STEMI 易导致房室结缺血损伤,引发传导阻滞(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43,STEMI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病机制)。
3. 有休克的风险(心源性):与心肌广泛坏死导致心排血量骤降有关护理依据:
• 患者当前血压 92/56mmHg(接近心源性休克诊断阈值<90/60mmHg),
• 且存在 STEMI 基础病变;
• 病理逻辑:STEMI 时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若梗死面积较大(如下壁心梗累及右室),可致心排血量不足,诱发心源性休克(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44,STEMI 并发症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因素)。
4. 知识缺乏:与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但间断服药,疾病管理认知不足有关护理依据:
• 患者 “高血压病史 10 年、糖尿病病史 5 年,间断服药,
• 控制情况不详”,提示对基础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 后果关联: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是 STEMI 的重要诱因,且影响术后康复,符合 “知识缺乏” 的护理问题定义(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46,STEMI 患者健康教育相关护理问题)。
5. 焦虑:与突发严重疾病(胸痛、急诊入院)、担心预后有关护理依据:
• 患者因 “持续胸痛不缓解” 紧急入院,病情危急,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
• 临床常理:突发心梗患者多存在对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康复的担忧,属于 STEMI 患者常见心理护理问题(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47,STEMI 患者心理护理相关内容)。
二、患者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症依据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42-243 “STEMI 患者 PCI 治疗规范”,结合患者病情,其 PCI 适应症如下:
1. 核心适应症:发病 12 小时内的 STEMI
◦ 患者胸痛始于今晨 3:50,急诊入院时间应在当天上午(从首次胸闷到急诊间隔<12 小时),处于 STEMI PCI “黄金时间窗”(教材明确 “发病 12 小时内的 STEMI,PCI 是首选再灌注治疗方式”);
1. 伴严重心律失常的 STEMI
◦ 患者合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PCI 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下壁心梗多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后,可改善房室结供血,缓解传导阻滞,符合 “STEMI 伴严重心律失常时优先 PCI” 的指征;
1. 无溶栓禁忌证但存在溶栓延迟 / 无效可能
◦ 患者虽无明确溶栓禁忌(如无活动性出血、近期脑出血史),但 PCI 能更快速、精准开通血管(较溶栓再通率更高),且可同期处理可能存在的血管狭窄,符合 “优先选择 PCI 的临床场景”。
三、PCI 有效性指征(血管再通及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依据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43 “STEMI 患者 PCI 术后效果评估标准”,结合患者病情,PCI 有效性指征包括:
1. 临床症状缓解
◦ 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术前压榨样胸痛持续不缓解,术后胸痛 VAS 评分下降≥50% 或降至 0 分);
1. 心电图改善
◦ 术前抬高的 Ⅱ、Ⅲ、aVF 导联 ST 段回落≥50%(教材核心指标,提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心肌缺血改善);
1. 心肌坏死标志物峰值提前
◦ 肌钙蛋白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出现时间较未干预者提前(如 CK-MB 峰值从术后 24 小时提前至 12 小时内),提示心肌坏死范围缩小;
1. 心律失常改善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缓解(如转为二度 Ⅰ 型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律),心率回升至 60-100 次 /min(正常范围),无需临时起搏器维持;
1. 血流动力学稳定
◦ 血压回升至≥100/60mmHg,且波动幅度<20/10mmHg,无需升压药物(如多巴胺)维持,提示心排血量恢复,休克风险降低;
1. 冠脉造影直接证据
◦ 术后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开通,血流分级达 TIMI 3 级(教材金标准,TIMI 3 级指血管完全通畅,血流快速充盈远端血管床)。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