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肋症(胁肋不适)中医护理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昨天 18:17
标题: 肋症(胁肋不适)中医护理
                               肋症中医护理
         护理之声   李冰整理
一、肋症核心辨证分型
分型
病邪 / 病机
病位
典型症状
舌脉特征
1. 肝气郁结证
情志不畅,肝气郁滞
肝、胆、胁肋经络
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如左侧痛后转右侧),随情绪波动(生气后加重、心情舒畅后减轻),伴胸闷、嗳气、善太息,纳差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 肝胆湿热证
湿热蕴结,肝胆失疏
肝、胆、胁肋
胁肋灼热疼痛(触碰时自觉局部发热),伴口苦、口黏,恶心欲呕,小便黄赤(尿色深黄)、大便黏滞不爽,部分见皮肤、眼睛发黄(轻度黄疸)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 瘀血阻络证
瘀血阻滞,胁络不通
肝、胁肋经络
胁肋刺痛(固定不移,如针刺样),夜间疼痛加重(瘀血 入夜痛甚特点),按压胁肋部疼痛加剧,部分见胁下痞块(按之硬)
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涩或沉弦
4. 肝阴不足证
肝阴亏虚,胁络失养
肝、胁肋
胁肋隐痛(绵绵不休,如牵扯样),病程迁延(>3 个月),伴头晕眼花、视力减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失眠多梦
舌淡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肋症共性 + 分型护理问题(一)共性护理问题
1.首优问题:慢性疼痛(胁肋痛) 与肝气郁结、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阴不足致胁络不通或失养有关
依据:各分型均以 胁肋疼痛为核心症状(肝气郁结胀痛、肝胆湿热灼痛、瘀血阻络刺痛、肝阴不足隐痛),疼痛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如转身、深呼吸时加重),符合 急则护其标原则。
2.中优问题:焦虑 与胁肋疼痛反复、情绪波动(肝气郁结型)、病程迁延(肝阴不足型)有关
依据:肝气郁结型患者因 情绪差疼痛重形成恶性循环,易烦躁易怒;肝阴不足、瘀血阻络型因疼痛长期不愈,担心病情(如是否为 肝病)产生悲观情绪。
3.中优问题:知识缺乏 与对肋症辨证饮食、情绪调节(核心诱因)、中药护理不了解有关
依据:多数患者仅知 止痛,不知肝气郁结需疏解情绪、肝胆湿热需忌油腻,易因护理不当(如生气、吃辛辣)加重病情。
4.次优问题:睡眠形态紊乱 与胁肋疼痛(夜间加重)、情绪焦虑(肝气郁结)、阴虚内热(肝阴不足)有关
依据:瘀血阻络型 夜间痛甚、肝阴不足型 手足心热、肝气郁结型 烦躁均导致入睡困难或夜间易醒,每日睡眠时间<6 小时。
(二)分型特异性护理问题
分型
特异性护理问题
依据
肝胆湿热证
体温异常(低热) 与湿热蕴结、正邪交争有关
患者多伴低热(37.5-38℃),胁肋灼热痛越重,体温越高,部分伴口苦、恶心(湿热犯胃)
肝胆湿热证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 与湿热蕴结致皮肤瘙痒(轻度黄疸时)有关
湿热致胆汁外溢,可能出现皮肤轻度发黄、瘙痒,患者搔抓易致皮肤破损(如胁肋部皮肤)
肝阴不足证
活动无耐力 与肝阴亏虚、精血不足致肢体失养有关
患者常伴头晕、视力模糊,长时间站立或活动后胁肋隐痛加重,耐力下降(如散步 10 分钟即感疲劳)
瘀血阻络证
有潜在并发症(胁下痞块增大)的风险 与瘀血长期阻滞有关
长期瘀血可能致胁下痞块(如肝脾肿大),若疼痛加剧、痞块增大,提示瘀血加重
三、分型对应中医护理措施(紧扣 疏肝通络、扶正固本总治则)(一)实证肋症(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阻络)护理措施(以 祛邪通络为核心)1. 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饮食护理
宜食 疏肝理气食物:如陈皮粥(陈皮 10g 煎水加粳米)、佛手茶(佛手 5g 泡水)、萝卜汤(白萝卜 200g,理气);
忌食 助气郁食物:如辛辣(辣椒、生姜)、过甜(蛋糕、糖果),忌饮酒(生湿助郁),每日饮温热水 1500ml(助气血运行,缓解胀痛)。
穴位护理
按摩:取太冲穴(疏肝要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期门穴(胁肋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肝俞穴(背部第九胸椎旁开 1.5 寸),拇指按揉每穴 3-5 分钟(太冲穴力度稍重,以酸胀为宜),每日 2 次(情绪烦躁时加按 1 次);
刮痧:胁肋部(期门穴周围)、背部(肝俞至胆俞),用牛角刮板蘸刮痧油轻刮,出淡红痧即可(忌重刮,防损伤胁肋部皮肤),每周 1 次(疏肝通络)。
情绪与起居护理
情绪调节:每日指导患者做 情绪疏导(如听舒缓音乐、练 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每次 15 分钟),避免生气、熬夜(熬夜伤肝,加重气郁);
疼痛缓解:胁肋胀痛时,用热水袋(温度 40-45℃)热敷胁肋部,每次 20 分钟,每日 2 次(温通经络,缓解胀痛)。
2. 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疏肝通络)
饮食护理
宜食 清热利湿食物:如茵陈粥(茵陈 10g 煎水去渣加粳米)、苦瓜汤(苦瓜 150g)、赤小豆汤(赤小豆 30g 煮水);
忌食 助湿热食物:如油腻(炸鸡、肥肉)、辛辣(辣椒、花椒)、甜腻(巧克力),忌饮酒(生湿热),每日饮凉白开 2000ml(助湿热排出)。
穴位护理
按摩:取太冲穴(清热疏肝)、阳陵泉穴(胆经要穴,膝关节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曲池穴(清热),拇指按揉每穴 5 分钟(力度适中),每日 2 次;
中药外敷:用青蒿、栀子、大黄研末,加蜂蜜调糊,敷于胁肋疼痛处,每次 4 小时,每日 1 次(清热止痛,敷后观察皮肤,防过敏)。
病情与皮肤护理
体温监测:每 4 小时测体温 1 次,低热(37.5-38℃)时用温水擦浴(擦拭腋窝、腹股沟),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
皮肤护理:若出现皮肤瘙痒(轻度黄疸),用温水擦浴(忌抓挠),涂温和润肤露,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3. 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饮食护理
宜食 活血化瘀食物:如桃仁粥(桃仁 10g 打碎煮烂加粳米)、红花茶(红花 3g 泡水,忌过量)、当归炖乌鸡汤(当归 5g、乌鸡 50g,少量);
忌食 敛瘀血食物:如酸涩(柿子、石榴)、生冷(冰饮、西瓜),避免过饱(防影响气血运行),每日食少量山楂(5-10g,助活血)。
穴位护理
按摩:取血海穴(活血)、膈俞穴(化瘀要穴,背部第七胸椎旁开 1.5 寸)、期门穴(胁肋通络),拇指按揉每穴 5 分钟(力度稍重,以耐受为宜),每日 2 次;
艾灸:用温和灸血海、膈俞穴,每次 15 分钟,每周 2 次(温通血脉,促进瘀血消散,忌在疼痛剧烈时艾灸)。
疼痛与康复护理
疼痛缓解:胁肋刺痛时,用中药包(丹参、红花、川芎炒热至 50℃)热敷疼痛处,每次 25 分钟,每日 2 次(热敷后注意保暖,防受凉);
活动指导:避免长时间久坐(防气血瘀滞加重),每日缓慢散步 15-20 分钟(餐后 1 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防牵拉胁肋部加重疼痛)。
(二)虚证肋症(肝阴不足证)护理措施(以 扶正通络为核心)
饮食护理
宜食 滋阴养肝食物:如枸杞粥(枸杞 15g 加粳米)、银耳百合汤(银耳 10g、百合 15g)、猪肝汤(猪肝 50g,每周 1-2 次,补肝血);
忌食 伤阴食物:如辛辣(辣椒、生姜)、油炸(炸鸡)、浓茶、咖啡(兴奋神经,耗伤阴液),睡前可饮少量温牛奶(助眠养阴)。
穴位护理
按摩:取太溪穴(滋阴要穴,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肝俞穴(补肝)、肾俞穴(滋阴补肾,肝肾同源),拇指按揉每穴 5-10 分钟(力度轻柔,以酸胀为宜),每日 2 次;
艾灸:用温和灸肝俞、肾俞穴,每次 15 分钟,每周 2 次(温养肝肾,忌用化脓灸,防耗伤阴液)。
起居与睡眠护理
养阴作息:保证每日 8-9 小时睡眠(夜间 23 点前入睡,肝阴需夜间滋养),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如长时间看手机,伤肝阴、损视力);
睡眠改善:若手足心热、失眠,睡前用温水泡脚(水温 38-40℃15 分钟,饮少量百合水(助眠),卧室保持安静、光线柔和。
(三)共性护理措施
1. 病情监测
疼痛监测:用 数字评分法(NRS记录胁肋痛程度(0-10 分),每日早晚各 1 次(如肝气郁结型从 7 分降至 3 分为有效);
症状变化:观察胁肋疼痛性质(如胀痛转刺痛提示可能兼瘀)、伴随症状(如口苦加重提示湿热进展),记录变化。
1. 情志护理
实证(肝气郁结、湿热):用 移情易性法(如书法、养花、与家人聊天)转移对疼痛的关注,避免情绪激动;
虚证(肝阴不足):用 安慰鼓励法(如 坚持滋阴护理,隐痛会逐渐减轻)增强信心,避免焦虑(焦虑耗阴,加重病情)。
1. 用药护理
中药服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疏肝散)宜温服,清热利湿药(如龙胆泻肝汤)宜温凉服,滋阴药(如一贯煎)宜温服,均饭后 30 分钟服用;
副作用观察:清热药需防 伤脾胃(如出现腹泻,及时报告医生减剂量),活血药需防 出血(如牙龈出血,暂停服用并就医)。
四、肋症分层健康教育(一)患者核心教育内容
1. 饮食指导(分类型忌宜口诀)
肝气郁结:疏肝理气忌辛辣,陈皮佛手粥常夸,生气胀痛会加重,情绪舒畅痛减轻
肝胆湿热:清热利湿忌油腻,茵陈苦瓜赤豆宜,口苦尿黄要注意,凉饮适量助祛湿
瘀血阻络:活血通络忌酸涩,桃仁红花粥能喝,刺痛夜重热敷好,慢走活动助瘀散
肝阴不足:滋阴养肝忌辛辣,枸杞银耳百合佳,失眠眼干需静养,熬夜劳累要避免
1. 自我护理技能
情绪调节:肝气郁结型每日练 深呼吸放松法(吸气 4 屏气 2 呼气 6 秒),每次 10 分钟,避免生气(怒伤肝);
疼痛缓解:胀痛用 太冲穴按摩,刺痛用 热敷,隐痛用 肝俞穴按摩,避免自行服用 止痛药(掩盖病情);
生活习惯:每日固定时间休息(23 点前睡),避免久坐(每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忌饮酒、熬夜(核心诱因)。
1. 用药提醒
遵医嘱服药,不可 疼痛减轻就停药(如肝气郁结需连服 2-4 周,防复发);
外用膏药(如活血止痛膏)贴胁肋部,每次贴 8 小时,皮肤发红时暂停使用(防过敏)。
(二)家属协同教育内容
1. 照护配合
情绪疏导:多与肝气郁结型患者沟通,避免 惹患者生气,协助转移注意力(如一起散步、看轻松节目);
饮食监督:按分型准备餐食(如肝胆湿热患者餐食忌油腻,肝阴不足患者餐食忌辛辣),提醒患者 按时服药
病情观察:若患者出现 胁肋剧痛、皮肤眼睛发黄、呕血(重症信号),立即协助就医。
1. 生活协助
肝阴不足型患者:协助做 眼部护理(如热敷眼睛,每次 10 分钟,每日 2 次),避免患者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伤肝阴、损视力);
瘀血阻络型患者:协助热敷胁肋部(防烫伤),陪伴缓慢散步(防跌倒)。
(三)稳定期长期管理教育
1. 用药依从性
慢性肋症(如肝阴不足、瘀血阻络)需 按疗程服药(如滋阴药连服 1-2 个月),不可间断;
避免自行用 偏方(如不明中药泡酒,可能伤肝),用药前咨询医生。
1. 定期复查计划
急性期(疼痛>7 分):每周复查 1 次(评估疼痛、肝功能);
稳定期(疼痛<3 分):每 2-3 个月复查 1 次,肝胆湿热、肝阴不足型需查肝功能(防肝损伤),瘀血阻络型需查腹部 B 超(防胁下痞块增大)。
1. 诱因规避
:所有分型均需避免情绪激动(怒伤肝,加重胁痛);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如加班、重体力活),肝阴不足型尤其需 静养
:湿热型避免久居潮湿环境,气郁型避免 孤独独处(易胡思乱想,加重气郁)。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