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心肌梗死患者术PCI后相关问题解答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昨天 15:48
标题: 心肌梗死患者术PCI后相关问题解答
心肌梗死患者术PCI后相关问题解答
护理之声 李冰整理
一、问题 1: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1. 心血管系统核心并发症(内科第七版教材重点强调)并发症名称 | 内科第七版教材定义 | 临床表现(《内科高分技巧.docx》“细节落地” 要求) |
| 心肌梗死后心肌电活动紊乱,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尤其是前壁心梗) | ① 室性早搏(频发>5 次 / 分或成对出现);② 室性心动过速(持续>30 秒或伴血流动力学紊乱);③ 心室颤动(最严重,表现为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出) |
| 心梗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左心衰竭为主,严重时进展为全心衰竭 | ① 急性左心衰:突发呼吸困难(R>30 次 /min)、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② 慢性心衰:活动后气短、双下肢凹陷性水肿、BNP>100pg/ml |
| | ① 再次出现剧烈胸痛(持续>30 分钟,硝酸甘油不缓解);② 心电图原梗死部位 ST 段再次抬高;③ 心肌酶(CK-MB)再次升高(峰值提前后又出现第二个峰值) |
| 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致功能障碍,以后内乳头肌多见 | ① 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突发呼吸困难、心尖部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6 级以上);② 严重时出现急性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氧饱和度<90%) |
| 梗死心肌变薄、向外膨出形成囊状结构(多发生于前壁心梗) | ① 心电图持续 ST 段抬高(梗死部位);② 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部心肌变薄、运动消失或反向运动;③ 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血栓栓塞 |
2. 非心血管系统常见并发症• 出血:多与术后抗凝 / 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有关,表现为① 穿刺部位出血(如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血肿>5cm);② 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便潜血阳性);③ 脑出血(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头颅 CT 示高密度影);
• 感染:包括① 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红、肿、热、痛,分泌物培养阳性);② 肺部感染(术后卧床致排痰不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黄痰,血常规 WBC>10×10⁹/L);
• 血栓栓塞: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卧床活动少,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D - 二聚体升高),严重时致肺栓塞(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二、问题 2:心肌再灌注的指征?1. 临床指征(最直观判断依据)• 内科第七版教材定义:胸痛明显缓解,即心肌梗死后持续的剧烈胸痛(>30 分钟)在再灌注治疗(如 PCI、溶栓)后 30 分钟内明显减轻或消失,提示心肌缺血改善;
• 细节补充:若胸痛缓解<50% 或缓解后再次加重,提示再灌注未成功或再闭塞。
2. 心电图指征(核心客观指标)• ST 段回落:梗死相关导联(如前壁心梗 V1-V4 导联)ST 段在再灌注后 2 小时内回落≥50%(内科第七版教材明确此为再灌注成功的重要指征);
• 心律失常出现:再灌注瞬间可出现 “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心率 60-100 次 /min,节律规则)最常见,其次为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教材强调 “此类心律失常多为良性,提示心肌再灌注”);
• 病理性 Q 波变化:部分患者再灌注后病理性 Q 波变浅或消失(提示梗死心肌范围缩小)。
3. 生化指征(实验室验证指标)• 心肌酶峰值提前:内科第七版教材指出,再灌注成功后,心肌酶(如 CK-MB、cTnI)峰值出现时间提前 ——CK-MB 峰值从发病后 24 小时提前至 12 小时内,cTnI 峰值从发病后 36-48 小时提前至 12-24 小时内;
• 酶学下降趋势:再灌注后 24 小时内心肌酶水平较峰值下降≥50%,提示心肌细胞坏死停止。
4. 影像学 / 血流动力学指征(精准评估依据)• 冠脉造影:直接显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恢复至 TIMI 3 级(内科第七版教材金标准),即造影剂完全充盈血管远端,无狭窄或阻塞;
• 超声心动图:再灌注后 24-48 小时,梗死部位心肌运动功能改善(如从无运动转为弱运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提升≥5%;
• 血流动力学:再灌注后血压回升(收缩压从<90mmHg 升至≥90mmHg)、心率趋于稳定(从>100 次 /min 降至 60-100 次 /min),提示心肌收缩力恢复。
三、问题 3:该患者术后健康教育内容?(答题逻辑:分模块 + 教材规范 + 实操细节,契合《内科高分技巧.docx》“措施落地、长期管理” 原则)高分答题框架(按 “饮食 - 活动 - 用药 - 复查 - 症状识别 - 心理” 分类,均依据内科第七版教材)1. 饮食指导(核心:低盐低脂、均衡营养)• 具体标准:① 低盐:每日盐摄入<5g(避免腌制品、咸菜,1 啤酒瓶盖盐≈6g,需控制用量);② 低脂:每日脂肪摄入<总热量 25%,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优先选择橄榄油、鱼油(含不饱和脂肪酸);③ 高纤维:每日摄入蔬菜 300-500g(如芹菜、菠菜)、水果 200-400g(如苹果、香蕉),预防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易致心肌耗氧增加,诱发心梗再发,教材重点强调);
• 饮水与禁忌:每日饮水量 1500-2000ml(避免脱水致血液黏稠),戒烟限酒(酒精每日<25g,约啤酒 500ml 或红酒 150ml,教材明确 “吸烟是心梗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 活动指导(核心:循序渐进、个体化)• 术后早期(1-3 天):卧床休息,可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每小时 10 次,每次 10 秒,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翻身(每 2 小时 1 次,避免压疮);
• 术后中期(4-7 天):床边坐起(每次 10-15 分钟)→ 床边站立(每次 5-10 分钟)→ 室内缓慢行走(每次 20-30 米,每日 2 次),以不出现胸痛、气短、心率>110 次 /min 为度(内科第七版教材 “心梗术后活动强度标准”);
• 术后远期(1 个月后):逐渐过渡到户外散步(每日 30 分钟,速度 60-80 步 / 分)、太极拳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运动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预防心绞痛发作)。
3. 用药指导(核心:遵医嘱、不擅自调整,教材强调 “药物依从性是预防再梗关键”)
药物类别 | 常用药物 | 健康教育重点(细节落地) |
| 阿司匹林(100mg qd)+ 氯吡格雷(75mg qd) | ① 阿司匹林需长期服用(至少 1 年,部分患者需终身),饭后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② 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及时就医,不可擅自停药(停药后再梗风险升高 50%) |
| | ① 睡前服用(夜间胆固醇合成活跃);② 每 3 个月复查肝功能(ALT>3 倍正常上限需调整剂量)、肌酸激酶(预防横纹肌溶解) |
| | ① 晨起空腹服用,不可突然停药(突然停药可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② 监测心率(静息心率维持 55-60 次 /min,<50 次 /min 需就医) |
| | ① 初始小剂量服用(2mg qd),逐渐加量;② 注意干咳(ACEI 类常见不良反应,不可自行换药,需医生评估) |
4. 复查指导(核心:定期监测、及时调整方案)• 复查频次:① 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各复查 1 次;② 若出现不适(如胸痛、气短),随时复查;
• 复查项目:① 基础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LDL-C 目标值<1.8mmol/L)、心肌酶、心电图;② 关键项目:术后 6 个月复查冠脉造影(评估血管通畅情况)、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
• 资料携带:每次复查需携带 “出院小结、既往检查报告、用药清单”,便于医生对比评估。
5. 症状识别与应急指导• 再梗预警信号:① 突发胸痛(持续>20 分钟,硝酸甘油不缓解);② 伴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③ 心电图示 ST 段再次抬高;出现上述情况需立即拨打 120,原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 5 分钟 1 片,最多 3 片);
• 心衰预警信号:① 活动后气短加重(如平地行走 100 米即气短);② 夜间不能平卧(需高枕卧位或端坐呼吸);③ 双下肢水肿(按压凹陷>10 秒不恢复);出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调整利尿剂等药物剂量。
6. 心理指导(核心:缓解焦虑、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管理:告知患者 “心梗术后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避免过度焦虑、紧张(情绪波动易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
•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多陪伴、沟通,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若出现持续失眠、情绪低落(超过 2 周),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教材提及 “心梗后抑郁发生率约 20%,需早期干预”)。
四、高分核心总结1. 细节落地:所有回答均含具体数据(如 ST 段回落≥50%、盐摄入<5g)、操作方法(如踝泵运动每小时 10 次)、药物剂量(如阿司匹林 100mg qd),无空泛表述;
2. 教材绑定:每个结论均依据内科第七版教材(如再灌注 ST 段回落标准、用药时长),拒绝主观臆断;
3. 逻辑闭环:并发症回答 “名称 - 定义 - 表现”,再灌注指征 “临床 - 心电图 - 生化 - 影像”,健康教育 “饮食 - 活动 - 用药 - 复查”,均形成完整逻辑链,符合《内科高分技巧.docx》“评估 - 措施 - 评价” 核心要求。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