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5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健康教育内容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4 天前
标题: 5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健康教育内容
5岁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健康教育内容
(依据第七版《儿科学》)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患儿健康教育核心内容一、日常照护指导:助力病情恢复,避免病情反复1.休息与活动管理
急性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水肿、高血压未消退前):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患儿跑跳、哭闹等剧烈活动,可在床上进行轻柔的肢体活动(如屈伸关节),防止血栓形成;
恢复期(水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逐渐过渡到室内轻度活动(如坐起、缓慢行走),但 3 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体育课)及过度劳累,防止肾脏负担加重;
活动量判断:以患儿活动后无乏力、水肿加重、尿色变深为原则,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2.饮食过渡与管理
急性期(水肿、高血压明显时):严格遵医嘱限盐(每日≤1~2g),避免食用咸菜、腌肉、零食(如薯片、糖果)等高盐食物;仅在严重少尿(每日尿量<300ml/m²)时限制液体摄入(摄入量 = 前 1 日尿量 + 500ml 生理需求),尿量正常后无需限水;
恢复期(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逐渐放宽盐的摄入,从 “无盐饮食” 过渡到 “低盐饮食”,再到正常饮食,避免突然大量摄入盐;
蛋白与热量:急性期后可恢复正常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无需长期限蛋白;保证每日充足热量(以粥、面条、软饭等碳水化合物为主),满足患儿生长发育需求,避免因饮食限制导致营养不良。
二、复查与病情监测指导: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1.定期复查计划
复查时间:出院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需到儿科肾内科复查,必要时遵医嘱延长复查周期(如 1 年);
复查项目:必查尿常规(观察尿红细胞、尿蛋白变化,判断肾脏炎症恢复情况)、血清补体 C3(APSGN 急性期补体 C3 降低,多 6~8 周恢复正常,若持续降低需警惕其他肾脏疾病),若出院时仍有高血压,需同时监测血压。
2.家庭病情监测要点
尿色与尿量:每日观察患儿尿液颜色(正常为淡黄色,若出现浓茶色、洗肉水样尿提示血尿加重),准确记录每日尿量(使用量杯测量,5 岁儿童每日正常尿量约 600~800ml),若尿量突然减少(<1ml/kg・h)或尿色异常,需及时就医;
水肿与血压:每日晨起空腹、穿相同衣物测量体重(若 1~2 天内体重增加超过 1kg,提示水钠潴留加重),观察眼睑、下肢有无水肿复发;若家中备有儿童血压计,可每周监测 1~2 次血压(5 岁儿童正常血压参考值 90~110/60~75mmHg),血压异常时及时联系医生;
全身症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头痛、呕吐、烦躁、惊厥(警惕高血压脑病),或呼吸急促、咳嗽、口唇发绀(警惕心力衰竭),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
三、感染预防与复发防控:切断诱因,降低再发风险1.预防链球菌再感染
个人卫生:指导家长帮助患儿养成勤洗手、勤换衣物的习惯,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如超市、游乐场),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
前驱感染处理:若患儿出现 “感冒”(发热、咽痛、咳嗽)、扁桃体炎、皮肤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规范治疗,避免感染扩散诱发肾炎复发;
家庭成员防护:若家庭成员有呼吸道感染,需与患儿隔离(如戴口罩、分餐),防止交叉感染。
2.避免肾损伤因素
用药安全:告知家长避免自行给患儿服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阿司匹林,或不明成分的中药、保健品),若患儿需用药(如退热),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
避免脱水:日常保证患儿充足饮水(尿量正常时),避免因腹泻、呕吐、大量出汗导致脱水,防止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加重肾损伤。
四、用药与应急处理指导:确保治疗规范,应对突发情况1.出院后用药指导(若仍需服药)
如患儿出院后仍需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或利尿剂(如呋塞米),需告知家长:①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减量或加量;②观察用药反应(如硝苯地平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呋塞米可能导致尿量增多、乏力),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③药物需妥善存放,避免患儿误服。
2.应急处理流程
明确 “紧急就医指征”:包括尿色持续加深(洗肉水色 / 浓茶色)、尿量显著减少、水肿迅速加重、血压明显升高(>130/90mmHg)、头痛呕吐、惊厥、呼吸急促等;
就医准备:告知家长就医时需携带患儿既往病历、复查报告、用药清单,便于医生快速了解病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