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四大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思考题与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昨天 17:01
标题: 四大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思考题与答案
《儿科学》(第7版)四大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思考题与答案
一、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思考题 11 岁患儿,体重 7.2kg(正常均值 9.4kg),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0.3cm,近 1 个月食欲差、面色苍白,诊断为中度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请列出该患儿的诊断依据、饮食调整原则及并发症(低血糖)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答案解析
1. 诊断依据
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均值 15%-25%7.2kg9.4kg×85%=7.99kg,属中度);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0.3cm(中度营养不良标准:0.4-0.8cm 为轻度,<0.4cm 为中度,消失为重度);
临床表现:食欲差、面色苍白(营养不足致贫血)。
1. 饮食调整原则
能量逐步增加:初始按每日 60-80kcal/kg 供给(避免突然增加致消化紊乱),每周递增 10-20kcal/kg,直至每日 120-130kcal/kg(接近正常儿童需求);
蛋白质供给:每日 2-3g/kg(优先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肉,占总蛋白 50% 以上);
喂养方式:少量多餐(每日 5-6 次),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糊软饭),避免生冷、油腻;
维生素补充:每日补充维生素 C50mg)、维生素 B 族(10mg),纠正微量营养素缺乏。
1. 低血糖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预防:定时喂养(间隔不超过 4 小时),夜间睡前加餐(如牛奶 + 饼干);密切观察患儿意识(避免嗜睡、烦躁);
应急处理: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抽搐),立即口服 10% 葡萄糖水(5-10ml/kg),症状未缓解者静脉推注 50% 葡萄糖(2-4ml/kg),监测血糖至>3.9mmol/L
思考题 26 个月婴儿,生后未补充维生素 D,近 2 个月出现多汗、夜间哭闹、枕秃,查体见颅骨软化(按压枕骨有 乒乓球感),诊断为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请说明该患儿的护理措施及家长健康指导内容。
答案解析
1. 护理措施
维生素 D 补充:遵医嘱口服维生素 D(每日 2000-4000IU),连服 1 个月后改为每日 400IU(维持量),避免过量(防维生素 D 中毒);
户外活动:每日保证 1-2 小时户外活动(暴露面部、手臂皮肤),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 D(避免强光直射,选择上午 10 点前、下午 4 点后);
骨骼保护:避免过早站立、行走(防下肢畸形,如 O 型腿),睡眠时避免长期侧卧位(防颅骨变形);
症状护理:多汗者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防感冒),夜间哭闹时轻拍安抚(改善睡眠质量)。
1. 家长健康指导
预防知识:告知家长新生儿生后 2 周需开始补充维生素 D(每日 400IU,至 2 岁),早产儿生后 1 周开始(每日 800IU3 个月后改为 400IU);
饮食指导:添加辅食时优先选择富含钙的食物(如蛋黄、肉泥、豆制品),避免单一母乳喂养(母乳钙含量低,需额外补充);
畸形监测:定期观察患儿下肢形态(如站立时膝关节间距)、颅骨形状,发现异常(如 O 型腿、方颅)及时就医;
随访计划:每月复查血钙、血磷(恢复正常后每 3 个月复查 1 次),调整维生素 D 剂量。
二、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轮状病毒肠炎、小儿腹泻)思考题 310 个月患儿,腹泻 4 天,每日 10 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伴呕吐 2 次,尿量较前减少(每日 5 次,尿色深黄),查体见皮肤弹性稍差、前囟轻度凹陷,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中度等渗性脱水)。请简述该患儿的补液护理措施及臀部皮肤护理要点。
答案解析
1. 补液护理措施(口服补液为主,必要时静脉补液)
口服补液(ORS 液):按轻度脱水 50-80ml/kg、中度脱水 80-100ml/kg 计算总液体量,4-6 小时内分次服完;每次腹泻后补充 10-20ml/kg(少量多次,避免呕吐);若呕吐频繁,暂停口服,改静脉补液(用 1/2 张含钠液,如 3:2:1 液,滴速 5-10ml/(kgh));
补液观察:每 1-2 小时监测尿量(恢复至每日 10 次左右、尿色变浅为有效)、皮肤弹性(恢复正常)、前囟凹陷程度(消失为纠正);避免过量补液(防心力衰竭,观察有无烦躁、呼吸急促);
饮食配合:腹泻期间继续喂养(母乳喂养者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者稀释奶液(1:1),避免禁食),恢复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1-2 周内)。
1. 臀部皮肤护理要点
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避免肥皂,防皮肤刺激),轻轻拍干(不摩擦);
保护:涂抹护臀膏(含氧化锌成分),形成保护膜,避免粪便直接刺激皮肤;
预防红臀:选择柔软棉质纸尿裤(勤更换,每次排便后更换),避免纸尿裤过紧(防局部潮湿);若已出现红臀,暴露臀部皮肤(每日 2-3 次,每次 15 分钟),严重时涂鱼肝油软膏。
思考题 43 岁患儿,因 细菌性痢疾入院,表现为高热(T39.5℃)、黏液脓血便(每日 8 次)、腹痛,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请列出该患儿的病情观察重点及抗感染护理措施。
答案解析
1. 病情观察重点
全身症状:每 4 小时测体温(高热时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观察有无惊厥(儿童高热易诱发)、意识改变(如嗜睡,警惕中毒性菌痢);
消化道症状:记录粪便次数、性状(黏液脓血便是否减少)、量,观察腹痛部位(左下腹痛为主)、性质(阵发性绞痛),有无里急后重;
脱水与电解质:监测尿量(<1ml/(kgh) 提示脱水)、皮肤弹性、前囟 / 眼窝凹陷,定期查血气分析(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1. 抗感染护理措施
抗生素使用: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每日 3-6mg/kg,分 2 次)或静脉输注头孢曲松(每日 50-80mg/kg),疗程 7-10 天(避免自行停药,防复发);用药前核对过敏史,观察有无皮疹、腹泻加重(菌群失调);
隔离防护:实施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后 1 周,粪便培养 2 次阴性),患儿餐具单独消毒(煮沸 30 分钟),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倾倒;
对症护理:腹痛时热敷下腹部(温度 40℃左右,避免烫伤),遵医嘱用山莨菪碱(0.1-0.2mg/kg,缓解痉挛);高热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避免用阿司匹林(防 Reye 综合征)。
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支气管肺炎、小儿哮喘)思考题 51 岁患儿,咳嗽 3 天,加重伴气促 1 天,查体 T38.8℃R52 / 分、P150 / 分,鼻翼扇动、三凹征阳性,双肺闻及中细湿啰音,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细菌性)。请说明该患儿的氧疗护理及病情观察(警惕心力衰竭)的要点。
答案解析
1. 氧疗护理
氧疗指征:R50 / 分、三凹征阳性、SpO₂92%
氧疗方式:鼻导管吸氧(氧流量 0.5-1L/min,氧浓度 30%-40%),若效果不佳(SpO₂仍<90%),改用面罩吸氧(氧流量 2-4L/min,氧浓度 50%-60%);
护理要点:固定鼻导管(避免脱落),观察鼻腔黏膜(防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湿润);监测 SpO₂(维持 95%-100%),避免高浓度吸氧(>60%,超过 24 小时易致氧中毒);氧疗设备每日消毒(鼻导管、面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1. 病情观察(警惕心力衰竭)要点
早期识别:观察有无以下表现:心率突然增快(婴儿>180 / 分,幼儿>160 / 分);呼吸突然加快(>60 / 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肝脏迅速增大(肋下>3cm,或短期内增大 1.5cm 以上);尿少或无尿,下肢水肿;
监测措施:每 30 分钟测心率、呼吸,记录尿量(每日 10 次左右为正常);观察精神状态(避免烦躁、嗜睡);若出现心力衰竭,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用毛花苷丙(西地兰,饱和量 0.03-0.04mg/kg,分 3-4 次静脉推注),减慢输液速度(<5ml/(kgh))。
思考题 65 岁患儿,有哮喘病史 2 年,今日接触花粉后出现喘息、咳嗽、胸闷,PEF(呼气峰流速)为预计值的 65%,诊断为哮喘急性发作(中度)。请简述该患儿的急性发作护理及长期预防措施。
答案解析
1. 急性发作护理
平喘治疗:遵医嘱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每次 0.5mg,每 20 分钟 1 次,共 3 次),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缓解后改为每 4-6 小时 1 次;若无效,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次 1mg,每日 2 次);
体位与环境: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
病情监测:观察喘息、咳嗽程度(是否减轻),监测 PEF(每 2 小时 1 次,恢复至预计值 80% 以上为缓解)、SpO₂(维持>92%);若出现意识模糊、SpO₂85%,立即吸氧并准备机械通气。
1. 长期预防措施
避免诱因:明确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春季花粉季减少户外活动,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过滤尘螨);避免呼吸道感染(勤洗手,流感季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药物预防:遵医嘱长期吸入布地奈德(每日 2 次,每次 0.5mg),控制气道炎症;避免自行停药(需根据 PEF 监测结果调整剂量);
健康指导:教会家长使用峰流速仪(每日监测 PEF,记录哮喘日记),掌握雾化吸入方法(吸气时按压药瓶,深吸气后屏气 5 秒);定期随访(每 3 个月复查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思考题 73 岁患儿,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示 室间隔缺损(膜周部,直径 5mm,平时易感冒、生长发育迟缓(体重 12kg,正常均值 14kg)。请列出该患儿的护理问题(2 项)及对应的护理措施,同时说明如何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案解析
1. 护理问题与措施
[size=11.0000pt]护理问题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心输出量减少致消化功能下降有关)
[size=11.0000pt]1. 少量多餐(每日 5-6 次),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每日蛋白质 3-4g/kg);2. 喂养时避免哭闹(减少氧耗),必要时用滴管喂养;3. 定期称重(每周 1 次),监测生长发育(追赶至正常均值)。
[size=11.0000pt]有感染的风险(与肺淤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size=11.0000pt]1.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呼吸道感染),勤洗手(七步洗手法);2. 按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避免漏种;3. 若出现感冒症状(发热、咳嗽),及时就医(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1.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措施
口腔护理:每日刷牙 2 次(用软毛牙刷),饭后漱口(防口腔细菌滋生),定期看牙医(每 6 个月 1 次);
侵入性操作预防:如拔牙、扁桃体手术前,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术前 1 小时口服,术后继续用 24 小时);
皮肤护理:避免皮肤破损(如抓伤),破损后及时用碘伏消毒(防细菌入血);若出现发热、皮肤瘀斑,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性心内膜炎)。
思考题 87 岁患儿,因 感冒后乏力、胸闷 3 入院,查体 T37.8℃、心率 120 / 分,心音低钝,心电图示 ST-T 段改变,心肌酶谱示 CK-MB 升高(25U/L),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请说明该患儿的休息护理及病情观察要点。
答案解析
1. 休息护理
休息原则:急性期(症状明显时)绝对卧床休息(2-4 周),避免下床活动(减少心肌耗氧);症状缓解后(乏力、胸闷消失,心肌酶正常),逐渐增加活动量(从床边站立室内行走户外活动,每次 5-10 分钟,每日 1-2 次);恢复期(3-6 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
环境与睡眠: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刺激),保证每日睡眠 10-12 小时(促进心肌修复);避免情绪激动(如哭闹、紧张),减少心肌负担。
1. 病情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每 4 小时测体温(警惕低热不退,提示炎症未控制)、心率(正常 60-100 / 分,>100 / 分提示心肌受累)、血压(避免低血压,提示心功能不全);
症状观察:观察有无乏力加重、胸闷、气促(警惕心力衰竭),有无头晕、晕厥(警惕心律失常);
辅助检查:定期复查心肌酶谱(CK-MB 降至正常为恢复)、心电图(ST-T 段恢复正常)、心脏超声(观察心功能,如射血分数>50% 为正常);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遵医嘱用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监测心电图变化。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