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思考题与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昨天 16:07
标题: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思考题与答案
《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思考题与答案
护理之声李冰整理
一、新生儿窒息相关思考题思考题 1:足月新生儿出生后 1 分钟 Apgar 评分为 3 分(皮肤苍白、无呼吸、心率 60 次 / 分、肌张力松弛、无喉反射),诊断为重度窒息。请简述该患儿的复苏护理措施(按 ABCDE 原则)及复苏后需重点观察的指标。答案解析:
1. 复苏护理(ABCDE 原则)
◦ A(通畅气道):立即置患儿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用吸球(负压≤100mmHg)吸净口咽及鼻腔分泌物,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
◦ B(建立呼吸):立即行气囊面罩加压给氧(氧浓度 100%,频率 40-60 次 / 分,潮气量 6-8ml/kg),若 30 秒后心率仍<100 次 / 分,改用气管插管(选 3.0-3.5mm 导管)连接呼吸机;
◦ C(维持循环):气管插管后若心率<60 次 / 分,立即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 1.5-2cm,频率 120 次 / 分,按压:通气 = 3:1);
◦ D(药物治疗):胸外按压 30 秒后心率仍<60 次 / 分,静脉推注 1:10000 肾上腺素(0.1-0.3ml/kg),必要时 3-5 分钟重复 1 次;若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血气分析 pH<7.1),静脉滴注 5% 碳酸氢钠(3-5ml/kg,稀释后缓慢输注);
◦ E(评估与监护):每 30 秒评估心率、呼吸、肤色,直至生命体征稳定。
1. 复苏后重点观察指标
◦ 生命体征:每 15 分钟监测体温(维持 36.5-37.5℃)、心率(120-140 次 / 分)、呼吸(40-45 次 / 分)、SpO₂(≥95%);
◦ 神经症状:意识状态(嗜睡 / 昏迷)、肌张力(增高 / 降低)、原始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警惕惊厥(肢体抽动、凝视);
◦ 器官功能:尿量(>1ml/(kg・h) 提示肾灌注正常)、皮肤颜色(苍白 / 发绀提示循环障碍)、血气分析(纠正酸碱失衡)。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相关思考题思考题 2:患儿生后 6 小时出现嗜睡、肌张力降低、吸吮反射减弱,既往有围生期窒息史(Apgar 1 分钟评 2 分),诊断为中度 HIE。请列出该患儿的 2 项核心护理问题及对应的护理措施,同时说明如何预防其远期并发症(如脑瘫)。答案解析:
1. 核心护理问题与措施
护理问题 | |
①有惊厥发作的风险(与脑缺血缺氧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 1. 遵医嘱静脉输注苯巴比妥(负荷量 20mg/kg,15-30 分钟输完,12 小时后维持量 5mg/kg・d);2.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惊厥发作时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禁止按压肢体;3. 每 30 分钟观察意识、肌张力,记录惊厥发作时间、频率、形式。 |
| 1. 抬高床头 15-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2. 控制液体入量(每日 60-80ml/kg),避免快速输液(滴速<5ml/(kg・h));3. 颅内压明显增高时(前囟饱满、烦躁),遵医嘱用 20% 甘露醇(0.25-0.5g/kg,30 分钟内静脉滴注)。 |
1. 远期并发症(脑瘫)的预防措施
◦ 早期康复干预:生后 1 个月开始被动关节训练(每个关节屈伸 10-15 次 / 组,每日 3 组),配合婴儿抚触(每次 15 分钟,每日 2 次),促进肢体功能发育;
◦ 视听刺激:用红球(距离眼 20-30cm)训练追视,播放轻柔音乐(每日 2 次,每次 10 分钟),刺激神经发育;
◦ 定期随访:每月复查神经发育评估(如丹佛发育筛查量表),6 个月内完善头颅 MRI、听力筛查,异常时尽早转诊康复科(行 Bobath 技术、针灸治疗)。
三、新生儿黄疸相关思考题思考题 3:足月新生儿生后 12 小时出现皮肤黄染(波及躯干),经皮胆红素值 256μmol/L,母亲血型 O 型,患儿血型 A 型。请鉴别该患儿为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并说明光疗护理的操作要点及光疗期间的并发症观察。答案解析:
1. 黄疸类型鉴别:该患儿为病理性黄疸,依据如下:
◦ 出现时间早(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
◦ 黄疸进展快(12 小时波及躯干,经皮胆红素>221μmol/L(足月儿标准));
◦ 存在高危因素(母婴血型不合,警惕 ABO 溶血病)。
1. 光疗护理操作要点
◦ 光疗前准备:戴黑色眼罩(保护视网膜)、穿纸尿裤(保护会阴部),裸露其余皮肤(最大化光照面积);调节光疗箱温度 30-32℃,湿度 55%-65%,光照强度 160-460μmol/cm²;
◦ 光疗中护理:每 2 小时翻身 1 次(保证全身均匀光照),补充液体(每日增加 15-20ml/kg,口服或静脉输注),避免脱水;每 4 小时监测经皮胆红素(降至 221μmol/L 以下可暂停光疗);
◦ 光疗后护理:去除眼罩,观察皮肤有无皮疹、脱皮,清洁皮肤后穿柔软衣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TSB)确认疗效。
1. 光疗期间并发症观察
◦ 皮肤反应:观察有无散在红色斑丘疹(光疗皮疹),多位于面部、躯干,轻者无需处理,明显时暂停光疗;
◦ 脱水:监测尿量(<1ml/(kg・h) 提示脱水)、皮肤弹性(差提示脱水),及时补充液体;
◦ 低钙血症:观察有无肢体抽搐(低钙惊厥),光疗超过 24 小时者定期监测血钙(<2.0mmol/L 时补充钙剂)。
四、新生儿败血症相关思考题思考题 4:早产儿生后 5 天出现 “五不” 症状(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血常规示白细胞 25×10⁹/L,C 反应蛋白(CRP)12mg/L,诊断为败血症。请说明该患儿的抗感染护理措施及如何预防感染扩散至化脓性脑膜炎。答案解析:
1. 抗感染护理措施
◦ 抗生素使用:遵医嘱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 + 头孢曲松),疗程 10-14 天;严格按时间给药(每 8-12 小时 1 次),维持血药浓度;输注前核对药物过敏史(尤其青霉素类),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副作用;
◦ 局部感染护理:脐部用 3% 过氧化氢溶液清洁脓性分泌物,再涂 75% 酒精(每日 2 次),保持脐部干燥,避免沾水;皮肤破损处涂莫匹罗星软膏(每日 2 次),防止感染加重;
◦ 隔离防护:置单人病室,严格无菌操作(吸痰、静脉穿刺前洗手,使用一次性耗材),避免交叉感染;每日开窗通风 2 次(每次 30 分钟),病室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每日 1 次)。
1. 预防感染扩散至化脓性脑膜炎的措施
◦ 早期足量用药:选择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避免细菌经血行扩散至脑膜;
◦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神经症状(烦躁、尖叫、前囟饱满、惊厥),出现异常立即完善腰椎穿刺(查脑脊液常规 + 生化 + 培养),早期排查化脓性脑膜炎;
◦ 避免诱因:禁止挤压脐部等感染灶(防止细菌入血),保持头部稳定(避免频繁搬动增加颅内感染风险);维持循环稳定(血压≥50mmHg),保证脑灌注,减少细菌定植机会。
五、新生儿低血糖相关思考题思考题 5:母亲糖尿病的足月新生儿生后 1 小时监测血糖 1.8mmol/L,无明显症状,诊断为低血糖。请说明该患儿的补糖方案及出院时的健康指导内容(针对家长)。答案解析:
1. 补糖方案(无症状性低血糖)
◦ 首选口服补糖:喂服 10% 葡萄糖水 5-10ml/kg,30 分钟后复测血糖;若血糖仍<2.2mmol/L,重复喂服 1 次;
◦ 静脉补糖指征:口服补糖 2 次后血糖仍<2.2mmol/L,或出现反应差、震颤等症状,静脉输注 10% 葡萄糖(初始速度 6-8mg/(kg・min));血糖稳定>2.2mmol/L 后,每日减 1-2mg/(kg・min),避免突然停药(防血糖反跳);
◦ 喂养配合:补糖同时尽早开奶(母乳喂养,每 1.5-2 小时 1 次),促进肠道糖吸收,减少静脉补糖依赖。
1. 出院健康指导(家长)
◦ 血糖监测:教会家长使用血糖仪(足跟毛细血管采血),出院后每周监测 1 次血糖(共 2-3 周),血糖<2.2mmol/L 时立即喂服 10% 葡萄糖水;
◦ 症状识别:告知家长低血糖典型表现(反应差、哭声微弱、震颤、拒奶),即使无症状也需定期监测(“无症状低血糖也可能致脑损伤”);
◦ 喂养指导:保证每日喂养 8-12 次(夜间不超过 3 小时喂 1 次),母乳不足时补充配方奶,避免饥饿(饥饿增加糖原消耗);
◦ 随访计划:出院后 1 个月、3 个月复查神经发育(如抬头、追视反应),母亲糖尿病者需监测患儿远期血糖(防青少年糖尿病)。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