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依据2023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专项共识核心护理内容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2025-10-9 13:39
标题: 依据2023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专项共识核心护理内容
依据2023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专项共识核心护理内容
一、概述(一)定义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HE)是高血压急症的严重类型,指血压因诱因突然显著升高(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突破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导致脑血流灌注过多、血脑屏障破坏,引发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表现为急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高血压危象。若未及时救治,可进展为脑疝、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二)病因与诱因1. 核心病因: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常>130mmHg),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崩溃;
2. 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者占比 70%)、继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
3. 常见诱因:情绪激动、劳累、突然停药 / 减药、感染、酗酒等。
(三)流行病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 岁人群高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病率约 0.5%~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风险更高。
二、诊断标准(一)核心诊断依据(三者缺一不可)1. 血压特征:血压骤升(通常>180/120mmHg,舒张压>130mmHg 更具诊断意义);
2. 神经症状:
◦ 早期:全头痛(额枕部显著,咳嗽 / 活动后加重)、烦躁、视物模糊(偏盲 / 黑蒙);
◦ 进展期:喷射性呕吐、抽搐(全身 / 局限性发作)、意识障碍(嗜睡→昏迷),可伴一过性偏瘫、失语;
1. 影像学排除:头颅 CT/MRI 无脑出血、脑梗死等器质性病变(可伴脑水肿表现,但无局灶性梗死灶 / 出血灶)。
(二)鉴别诊断(需排除以下疾病)
[size=11.0000pt]疾病类型 | |
| [size=11.0000pt]活动 / 情绪激动起病,CT 示高密度出血灶,伴局灶性神经缺损(如偏瘫固定) |
| [size=11.0000pt]突发 “爆裂样” 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CT 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或腰穿见血性脑脊液 |
| [size=11.0000pt]安静状态起病,症状逐渐加重,MRI 示责任梗死灶 |
| [size=11.0000pt]慢性头痛病史,CT/MRI 示占位性病变,血压升高多为渐进性 |
(三)检查项目1. 基础评估:
◦ 血压监测:优先无创连续血压监测,记录峰值与波动;
◦ 血生化: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排除高血糖 / 肾性高血压诱因);
1. 神经专项检查:
◦ 头颅 CT/MRI:排除出血、梗死,评估脑水肿程度;
◦ 脑脊液检查(必要时):压力升高(>200mmH₂O),蛋白轻度升高,无白细胞增多(鉴别感染性脑病);
1. 靶器官评估:尿常规、肾功能、BNP(排查肾损害、心衰等合并症)。
三、治疗原则与方案(一)治疗目标1. 紧急目标(1 小时内):平均动脉压(MAP)下降 20%~25%,避免骤降(防止脑灌注不足);
2. 稳定目标(2~6 小时):血压降至 160/100mmHg 左右;
3. 最终目标:24 小时内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合并糖尿病 / 肾病者<130/80mmHg)。
(二)核心治疗措施1. 迅速降压(静脉给药优先):
[size=11.0000pt]药物名称 | | |
| [size=11.0000pt]12.5~25mg 静推,后 50mg+NS50ml 泵入(6~12 小时) | [size=11.0000pt]避免用于主动脉峡部狭窄者 |
| [size=11.0000pt]5mg/h 泵入,每 5 分钟调增 2.5mg/h(最大 15mg/h) | [size=11.0000pt]监测心率(避免>110 次 / 分) |
| [size=11.0000pt]20mg 静推,10 分钟后可重复,或 1~2mg/min 静滴 | |
| [size=11.0000pt]0.5~1μg/(kg・min)泵入,避光输注 | [size=11.0000pt]连续使用<48 小时(防氰化物中毒) |
1. 降颅压与抗抽搐:
◦ 脑水肿:20% 甘露醇 125~250ml 快速静滴(q6~8h),或呋塞米 20~40mg 静推;
◦ 抽搐发作:地西泮 10~20mg 缓慢静推,控制后用苯巴比妥 0.1g 肌注维持;
1. 病因治疗:继发性高血压者需同步处理原发病(如嗜铬细胞瘤手术、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
四、护理规范(一)急症期护理1. 病情监测:
◦ 生命体征:每 15~30 分钟测血压、心率、血氧,记录 GCS 评分(意识)、瞳孔变化;
◦ 并发症预警:观察有无喷射性呕吐加重(颅内压升高)、皮肤瘀斑(出血倾向);
1. 症状护理:
◦ 抽搐:头偏向一侧,压舌板防舌咬伤,加床档防坠床;
◦ 头痛呕吐:床头抬高 30°,呕吐后清洁口腔,避免误吸;
1. 用药护理:静脉降压药需用输液泵精确控制速度,硝普钠需全程避光,观察有无低血压、氰化物中毒(恶心、意识模糊)等不良反应。
(二)恢复期护理1. 生活方式干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八部曲”):
◦ 低盐(<2g/d)高钾饮食,避免腌制品、含糖饮料;
◦ 戒烟限酒(男性酒精<25g/d,女性<15g/d);
◦ 适度运动(血压稳定后行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
◦ 控制体重(BMI<24kg/m²),管理睡眠(>7 小时 / 天);
1. 用药指导:
◦ 长期口服降压药(如氨氯地平 + 缬沙坦),避免擅自停药;
◦ 合并糖尿病者同步控糖(空腹 4.4~7.0mmol/L),用胰岛素者防低血糖;
1. 心理护理:疏导焦虑情绪(如听音乐、沟通),避免情绪波动诱发血压骤升。
五、预后与预防(一)预后• 及时治疗者:症状 1~2 天内缓解,无后遗症,预后良好;
• 延误治疗者:死亡率达 10%~20%,存活者可遗留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
(二)预防要点1. 长期血压管控:原发性高血压者规律服药,目标血压<140/90mmHg(合并症者更严格);
2. 诱因规避:避免劳累、情绪激动,预防感染,戒酒;
3. 自我监测:家庭备血压计,每日测晨起 / 睡前血压,血压>160/100mmHg 时及时就医;
4. 定期复查:每 3~6 个月查肝肾功能、尿常规,每年查头颅 CT(高危人群)。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