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近五年妇科疾病领域护理新进展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3 天前
标题: 近五年妇科疾病领域护理新进展


近五年妇科疾病领域护理新进展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新进展
1. 《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
药物治疗护理:该共识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以抑制雌激素合成或作用、促使异位内膜萎缩为目的。护理人员需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例如,对于使用 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患者,要告知其可能出现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燥等,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骨质丢失。指导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鼓励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预防骨质疏松。同时,提醒患者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诊,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手术前后护理:对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MRI 等,评估异位病灶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如疼痛、阴道少量出血等,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变化,警惕感染发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同时,指导患者术后按医嘱继续药物治疗,告知其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管理指南(2023 国际版)》
疼痛评估与管理:此指南强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进行全面、动态评估。护理人员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等工具,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性质、发作时间及影响因素等。根据评估结果,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对于轻度疼痛患者,可指导其通过热敷下腹部、听音乐、冥想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对于中重度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疼痛长期困扰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生活方式指导:指南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轻疼痛。合理饮食,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便秘引起的盆腔充血,从而缓解疼痛。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经期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二、宫颈癌护理新进展
1. 《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5 版)》
疫苗接种护理:该共识大力推广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以预防宫颈癌等相关疾病。护理人员在疫苗接种点,要详细询问接种者的健康史、过敏史等,评估其是否存在接种禁忌证。向接种者讲解 HPV 疫苗的种类(二价、四价、九价)、预防作用、接种程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接种后,指导接种者在留观区观察 30 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急性过敏等不良反应。告知接种者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接种后 1 - 2 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同时,提醒接种者即使接种了 HPV 疫苗,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疫苗并非对所有人群 100% 有效,且不能覆盖所有高危型 HPV
健康教育与预防:护理人员承担着向广大女性普及宫颈癌预防知识的重要责任。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线上科普等多种形式,讲解 HPV 的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多个性伴侣、过早性行为、吸烟等)以及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HPV 检测、TCT 检查等)的重要性。倡导女性保持健康的性行为,如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等,从源头上降低 HPV 感染风险,预防宫颈癌发生。
1. 《子宫颈癌诊疗规范(2024 年版)》
治疗期护理:对于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手术治疗方面,术前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做好肠道准备、皮肤准备等,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缓解其恐惧心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注意阴道流血及引流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接受放疗的患者,要告知其放疗的目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指导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观察患者放疗部位皮肤情况,避免皮肤损伤,如出现放射性皮炎,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在化疗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化疗药物配置和输注,注意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提前给予止吐药物,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进食油腻、刺激性食物,鼓励少食多餐。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化疗相关并发症。
康复期护理与随访:宫颈癌患者康复期护理同样不容忽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尤其是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通过盆底肌锻炼,可预防盆底脏器脱垂,提高生活质量。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回归正常生活。告知患者定期随访的时间和项目,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HPV 检测、TCT 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转移迹象,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性生活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夫妻生活。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护理新进展
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2024 修订版)》
生活方式干预护理:该指南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基础治疗。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体力活动水平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遵循低糖、高纤维、优质蛋白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糖等)的摄取,增加粗粮(如燕麦、糙米等)、蔬菜、水果、豆类等食物的摄入。合理分配三餐,避免暴饮暴食。对于超重或肥胖的 PCOS 患者,鼓励其通过饮食控制减轻体重,一般建议每月减重 0.5 - 1kg。在运动方面,建议患者每周进行 150 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平板支撑、哑铃训练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护理人员可通过电话随访、微信打卡等方式,督促患者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定期评估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执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调整。
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PCOS 患者常需药物治疗,如调节月经周期的短效避孕药、促排卵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二甲双胍等。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例如,告知服用短效避孕药的患者要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以免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服用二甲双胍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建议患者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轻不适。同时,由于 PCOS 患者常伴有月经紊乱、不孕等问题,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其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参加 PCOS 患者互助小组,分享治疗经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 《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管理专家共识(2023 版)》
长期健康管理:此共识强调对 PCOS 患者进行长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及随访结果等。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重、血糖、血脂、血压、激素水平等指标的监测,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与医生共同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药物剂量、改变生活方式干预强度等。同时,提醒患者注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远期并发症的预防,如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
生育指导:对于有生育需求的 PCOS 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专业的生育指导。在促排卵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正确监测排卵,可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排卵试纸监测、超声监测等方法,了解卵泡发育情况,把握最佳受孕时机。同时,告知患者促排卵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让患者了解相关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及时就医。在孕期,加强对 PCOS 孕妇的孕期管理,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确保母婴安全。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