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如何正确评估管道滑脱风险? [打印本页]
作者: hgsa19009 时间: 2019-11-30 22:25
标题: 如何正确评估管道滑脱风险?
本帖最后由 hgsa19009 于 2019-11-30 23:21 编辑
如何正确评估管道滑脱风险?
2019年11月23日
护理之声 李霄整理
【引言】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每天都要对病人携带的各种管道进行管理。像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等常见管道。这些管道作为治疗、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疾病预后的依据,有的被称为“生命管道”。其一旦发生意外滑脱,轻则住院天数延长,花费增加,重者危及病人生命。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必须要管理好这些管道,使其各置其位,各司其职,我们该怎样去评估它的滑脱风险呢?
2019年11月23日,在护理之声“非计划性拔管”微信讨论群里,500余位全国各地护理同仁针对3个非计划性拔管案例,进行了热烈讨论、分享,小编对如何正确评估管道滑脱风险汇总如下:
一、评估风险因素:
(一)导管因素:从导管风险程度、导管情况、以及导管留置的必要性方面进行评估。
1.评估导管风险程度:
(1)按导管留置部位识别风险:
1)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等。
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伤口引流管。
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
(2)按导管标识颜色识别风险:
红底黑字——高危导管
黄底黑字——中危导管
绿底黑字——低危导管
2.评估导管留置情况:
查看导管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插管深度、外露长度、有无被污染、浸湿;了解固定方法、有无二次固定,缝线固定是否规范。
3.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
动态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如果病情允许,应该尽早拔除,最大限度缩短或者减少患者的不适。
(二)患者/家属因素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以及沟通配合度。
2.评估患者的痛觉和耐受度,比如儿童、女性、老年人等耐受不良的患者。
3.评估患者的意志力和以往经历,比如是否有过插管,是否发生过意外拔管。
4.评估引起患者烦躁的原因,比如:镇静药的作用、治疗效果的担忧、意外刺激等。
5.评估患者的遵医行为,对治疗护理是否充分尊重。
6.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属对导管的重视程度和配合程度。
(三)医务人员因素
1.评估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是否对评估内容正确理解、交接班是否完善规范。
2.评估护理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固定是否规范、有无二次固定。
3.评估护理人员的宣教沟通能力,指导的可操作性。
二、评估方法
1.采用管道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2.根据管路特点和患者对约束的耐受性等,全面动态评估。
三、评估时机
首次评估:入院、转入、置管时
连续评估:高风险的每周评估两次,中低风险每周评估一次,有异常情况随时评估。
四、评估时间
高危导管一—至少每4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中危导管一一至少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低危导管一一按分级护理病情记录频次评估,有情况随时评估。
护理安全无小事,导管安全,我们放心。
做一位有温度的专业护士!
本文为护理之声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