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出入量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 [打印本页]

作者: zhouhaifa    时间: 2017-7-19 16:11
标题: 出入量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
出入量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


小编对于患者液体出入量的计算给出了20字方针。患者液体摄入量、排出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出入量的记录,怎么记才能更准确?


入量

首先,护士应记录患者所有的静脉液给液量、经胃管摄入液量。如果患者可以经口进食,需要记录患者经口摄入的液体(通常以毫升为单位)和患者摄入的食物(描述尺寸)。临床中对患者各种饮食水量的计算普遍缺乏科学标准。如患者服药时经口进少量水经常被忽视。此外,固体食物的含水量、肌注和静脉推注的药液因为剂量小,也经常被忽视。

汇总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入量,主要包括:

①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 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得固体食物含水量。

②饮水或饮料量记录: 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容器计量进入患者机体的水量或饮料量。
③输液、输血、静脉或肠道营养治疗时的液体输注量。
④各种口服水剂药物、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各种药物液体含量等。
最近在康复医院的外科病房里,流行这样一种水杯涂鸦,虽然杯子的材质千差万别,有玻璃的、有塑料的,但是上面的涂鸦都是一样的,就是用记号笔画出的毫升数,从50毫升到500毫升不等。只要限制水量的患者水杯没有明确标识的,护士姜威就会用她独特的姜氏画笔为您精确测量刻度的同时作画一幅,为患者精准地标记出毫升数,这样在对于肠道手术及腹腔手术的病人来说不仅精确了饮水量,精确可出入量,也为临床医生确定患者输液量提供了有力依据。


出量
出量,主要包括尿液,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物、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抽出液量、胸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管及伤口渗出液等。每班交班前,护士应清空尿袋及引流袋,将尿量、引流量和呕吐总量纪录在出入液量登记表上。以往的研究显示,护士对呕吐物、汗液、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及记录是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对呼吸、皮肤、代谢等不易测量的无形失水量的漏记。
接下来汇总一下肉眼可观察并可通过评估量具进行准确测量的出量:

①尿量:用有容量的专用量杯量取,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记录或是用尿布湿称重的方式将增加的重量千克按尿比重换算成毫升量。

②各种胸腹腔、胃肠减压液量用量杯量取记录。
③粪便量:100~300 g/d 含液量约 150 mL, 若为稀水便应排入便盆, 再倒入量杯, 酌情加已知容量水, 量取总量后减去已知水容量既得粪便含水量。
④呕吐物亦同上大便含液量换算方法。
⑤伤口渗液或汗液:先称得湿床单或湿纱布总重量再减去干纱布、干床单等重量既得液体重量, 然后换算成毫升量。
对于没有尿管的患者,在便盆内放置一次性尿液收集盆并指导患者将全部尿液留置于尿液收集盆内,避免测量误差。指导患者在需要清空一次性尿液收集盆时通知护士,切勿将尿液收集盆移走。护士在每次清空尿液时须将尿液倒置量杯内,严格记录尿量。


出入量该由谁记?
正常情况下,护士理应对住院患者的饮食、用药、排泄等相关情况全面掌握,从这个角度讲,出入量是应当由护士记录的。然而,由于大部分医院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护士能够完成常规治疗护理项目已属不易,定时记录患者出入量很难做到。国外研究也显示,在记录出入量的过程中,患者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能够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院,实际上是由陪护的家属、护工或护理员来完成出入量记录的。这就形成了许多隐患。护士将这个工作交予他人,就存在沟通的问题。一旦沟通不到位,家属或陪护对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就会发生少记、多记、漏记的差错;又或者未能学会记录的方法,造成误记。此外,陪护或家属责任心不强,也可能会疏于记录。

因此,需要记录出入液量的患者需要护士多与患者、家属、护工等多方面的沟通,宣教记出入量的重要性及方法,及时总结记录监督,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出入量该怎么记?

测量体重从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是最简单准确的一个方法,特别是针对血液透析的病人来说。然而,临床上很多需要记录出入量的病人是卧床病人,很难准确测量体重。此外,患者的非显性失水量是难以准确评估和记录的。研究显示,对患者粪便、呕吐物、汗液、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中出量的计算及记录是薄弱环节,目前普遍存在呼吸、皮肤、代谢等不易测量项目的漏记。此外,测量工具也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很多时候,一旦容器上没有准确的刻度,估算时必然会产生误差。

出入量记录的表格也应引起重视。目前有很多护理专家开发出了适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能够更加科学准确记录患者出入量的记录单。前面说到,很多记录是由家属或陪护完成的,这种情况下,记录单的设计更显重要。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作者:汪冰倩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