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如何应对“低估问题而高估能力”和“高估问题而低估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zhouhaifa    时间: 2017-1-20 16:06
标题: 如何应对“低估问题而高估能力”和“高估问题而低估能力”?
如何应对“低估问题而高估能力”和“高估问题而低估能力”?


来源: 项保华 企业管理杂志


归因偏差



在归因过程中,由于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得出的因果判断结论,可能会偏离真实的客观规律,这种倾向称为归因偏差。归因偏差,常在人们无意识中发生,容易导致对因果关系的错误判断与扭曲理解,引发严重的决策失误。


归因偏差一般有三类:一是主客归因,将行为及结果更多归结为个体特征,相对忽视情景因素;二是人我归因,对自我更多看到环境制约,对他人更为关注个体特征;三是正负归因,将正面视为自己个性特征,把负面归咎所处环境。


无意中出现的归因偏差,总体上有点美化自我、贬损他人,体现了人类的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倾向,代表了“事态可控、操之在我”的虚幻感觉。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潜在追求,但却并不符合决策者所面临的客观实际。

对于成功、正面的事情,若发生在自己身上,即使运气使然,也会觉得是自己能干,才抓住了机会;若发生在别人身上,则即使出于能干,才创造出了机遇,也会觉得是其碰上了好运气。对于失败的、负面的情况,则会反过来做归因。


有时甚至是做了同样的事,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别人有着更好的做事动机。归因上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夸耀,经过不断强化,人们慢慢地可能会真的感觉自己特能干,从而变得信心满满,做事更积极投入。如此看来,似乎很不错。

关于独特自我的感觉,一旦过度放大,甚至膨胀到目空一切、目中无人的地步,就很有可能引发盲目、盲动的不良后果。例如,将偶然的运气看成努力的必然,将例外的惊喜当作成功的常态,就会无意中形成“成功可控”的幻觉。


现实多见成功佳话,人们更崇拜、尊重、追随成功偶像,只是容易忽略或忘却历史常识:成功的神话、奇迹,不可能简单复制、模仿,毕竟商业机遇、企业境况、个人特质等,都不可能重现。看待成功,更需反思伴随的问题与危机。

有人觉得,归因分析有着揭示规律与落实责任的双重作用。因果推理,既可弄清运行机理,也能界定责任权利。若将关注点放在运行机理,则有助于总结经验,改进提高;若把关注点放在责任权利,则有助于分清权责,奖惩适当。


因果推理的不同目的取向,无意中会引发不同的归因态度、行为与结果。例如,弄清因果联系,若为分清权责、适当奖惩,就易出现邀功诿过的情况;若主要为改进,则无论事情成败,都更能吸引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共同学习提高。

归因偏差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有限,无法洞察事物真相,而并非刻意为之或无意形成。例如,人们的注意力稀缺,在一定时间内所关注的重点,只能聚焦于一个或少数几个关键事物上,而对其他的情况就会无暇旁顾。


还有时,受限于决策所面临的情境,很难做到客观归因。例如,问题本身太过复杂,受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时间紧迫来不及细想,很难梳理出简单清晰的因果线索,此时就只能凭决策者个人的本能、直觉或按组织的惯例去行动。

面对不确定,难以弄清因果关系,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归因倾 向:对于偶发的事件,无论成功或失败,如果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则一旦经历过,就会高估其再次出现的概率,从而影响到归因,最终引发杯弓蛇影、守株待兔的结果。


对于频发的事件,若情况一直很好,无意中会低估问题、高估能力,导致过度自信,因主观放松而致问题出现;反之,若情况一直很差,无意中会高估问题、低估能力,导致悲观失望,因放弃努力而致问题加重。对此,该怎样应对?



完备推理



缺失数据:不叫的狗

推理需要数据。诚如福尔摩斯所言:“在没有数据之前就开始推理是一种致命的错误,人们会不知不觉地通过扭曲事实去匹配理论,而不是要求理论去切合实际。”那么,推理到底需要什么数据呢?有时数据就在那,就是不会用。


关于数据,其中有些对于推理特别重要,却不太引起注意,甚至根本就被忽视了。这类缺失的数据,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不叫的狗”。在《银马车》故事里,福尔摩斯注意到了午夜“狗不出声”,才从中推断出可能熟人作案。


许多情况下,有关事实真相的细节数据,就像“不叫的狗”原本存在,仅仅因为人们没有注意,未能被及时发现并加以适当运用,结果在无意中就成了重要的缺失信息。如何注意、发现或寻找可能存在的缺失信息?考验着决策者的洞见。



推理说明:一则笑话的启示



受注意力稀缺的局限,人们通常只会选择性地注意到有什么,而难以发现因不注意视盲而可能忽略了什么。缺失的信息,可能混杂在你所拥有的众多信息之中而难以识别,也可能根本尚未掌握, 更不会主动显现,而需要人们去揭示。


揭示现实存在的缺失信息,发现隐藏的事实真相,提升决策推理能力,是否存在切实有效的方法或客观科学的规律?这可从一则笑话说起:有小孩生病,不想去医院,家长问缘由,小孩答:“我发现去医院的人,后来都死掉了。”


以上笑话中,小孩的归因偏差在于,只注意到“去”并“死”掉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的缺失信息。真想判定去医院是否有助于治病,必须了解更多情况,以弄清去与未去医院相比,最终病人的 存活率或死亡率是否存在显著的不同。

                    表    因果推理说明




不失一般性,若以去医院看病为例,为了弄清是否去医院的行为,与最终是否死掉有无因果联系,需要四部分信息:一是去医院后死掉的人数,二是去医院后存活的人数,三是未去医院仍死掉的人数,四是未去医院仍存活的人数。


如表,对于原因“医院”,存在着“去”与“未”两种不同的选择;对于结果“状况”,存在着“死”与“活”两种不同的状况。通过计算表中的数据,对比不同行为的死亡率差异,从中或能发现去不去医院,后果是否大不同。


严格的因果推理,需要关于各种因与各种果关系的完整信息。现实中,人们进行因果推理,通常都是依据自己注意到或所掌握的信息,这似乎没什么错,只是需注意,同时不要忽略其他重要的缺失信息,以免导致归因偏差甚至错误。



推理的正反合


现实决策中,往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同时又受时间、精力、资源等局限,这样一来,试图搜集或掌握完整数据,进行因果推理,实际上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如何运用有限的数据进行推理,而又不致疏漏重要的缺失信息,似乎很重要。


任何因果推理,都可能有正向与反向两种不同的表达,有时正向表达容易理解,另有时反向表达更为简明精到。若能注意综合运用正、反思维,也就是学会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并能随时转换,就易洞察因果推理所忽视的缺失信息。


例如,有人发现,一般长寿公司都是财务保守型的,能否由此反向推论:财务保守型的公司更可能活得久?再如,有人看到,许多快速成长的公司都快速灭亡了,可否由此正向推论:快速成长的公司更易快速灭亡?显见,这是有问题的。

不同的推论,有不同的数据要求。例如,就一个人来说,要正向肯证其品行端正,需无限举证,通常盖棺才可定论;要反向否证 其品行不端,只需举出一个反例。由此看来,试图通过正面举证, 为污点当事人洗白的做法,多无效。


又如,城市新增景观雕塑时,会听到许多反对声音,而除了参与规划设计者,似乎少闻赞赏声音;反之,拆除原存景观雕塑时,也会听到许多反对声音,不太听得到赞同的声音。在这里,正反各方的呼声,存在着信息传递的不对称。


化解信息传递上的不对称,在重大决策中,不仅要倾听积极发言者的看法,还需了解沉默甚至缺席者的看法,这些看法可能正好反映缺失的信息,代表着受决策影响的更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还影响着所做决策的最终能否顺利实施!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