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药物外渗造成患儿头皮坏死 谁该为此负责? [打印本页]
作者: zmdzfx 时间: 2014-4-25 21:10
标题: 药物外渗造成患儿头皮坏死 谁该为此负责?
(护理案例)
这是一起典型的护理不良事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护士A:05:00给患儿毛毛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术,静脉留置针留置在患儿头皮静脉上。小A因为想着把患儿头发全部剃完一不好看,二来也嫌麻烦,所以就只剃到留置针敷贴的五分之三面积大小。06:00患儿因出现抽搐,遵医嘱给患儿输注钙剂一次。
护士B:08:00护士A下夜班,交班给护士B(责任护士),在交班的过程中,患儿仍然在继续输液。11:00患儿再次出现抽搐,护士B立即遵医嘱给予输注钙剂和硫酸镁各一次。
护士C:
13:00观察患儿输液部位,感觉患儿的输液处疑似有药物渗出,让护士B去查看,因护士B是患儿的责任护士,护士C不负责患儿的治疗。护士B未置可否,未判定患儿药液外渗,继续输液。
护士D: 15:00发现患儿输液部位明显渗出,急忙拔除患儿头皮处静脉留置针,未做特殊处理。
护士E: 16:00接班,护士B未交接输液部位药物外渗(肿)的情况。
1天后,患儿毛毛头皮上打留置针的地方出现黑色坏死和钙化点。
请问,护士A、B、C、D、E,谁是该事件的责任人?谁该为此事负起责任?
(案例分析)
2013年11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次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此标准将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定义:药物渗出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药物渗出在护理临床一线很常见,由于是非腐蚀性药液,药液输到血管外,相当于皮内皮下、或是肌肉注射的原理,药液很快就会被组织吸收,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但是,这次不同,因为输入的是钙剂和硫酸镁注射剂,属于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是静脉外渗易发坏死的高危药物,此类药物静脉输入时出现渗漏,属于药物外渗的范畴。药物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药物外渗的性质就较为严重了,护士在静脉输液时,要熟知药物的性状,严防药物外渗,如若出现外渗的,就是护理不良事件,如若处置不当,会造成外渗处组织坏死,甚至溃烂,易造成医患纠纷。尤其是输入一些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等高危药物时,护士一定要高度负责,小心谨慎,严防药液外渗带来不良后果。
谁该为此负责?每个人都应回顾起这起事情当时的事发经过。这是一件典型的护理不良事件,可按照不良事件上报处理进行。
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记录上,护士A,班上是否存在输液部位药物渗出,交班的时候如何交接的输液部位及输入液体;护士B,接班的时候是否查看输液部位,患儿再次抽搐时,钙剂推注时有无抽回血、观察输入部位有无异样、巡视病房时间及巡视内容,护士C让其去看患儿是否有渗出的时候,情况是怎么样的,为何未进行特殊处理的原因;护士C,是怎么发现渗出的,当时情况如何,怎样告知护士B的;护士D,发现输液部位有渗出,当时皮肤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翻阅患儿的用药情况,为什么没有进行特殊处理的原因;护士E,接班时,有没有特别交接班输液部位,及渗出情况,巡视病房的内涵是什么?
这起护理不良事件中,最终的责任划分还需要看结果才能得出。如果患儿的伤口不能很好的愈合,处理起来就很麻烦。患儿毛毛在医护人员的积极处置下,局部应用喜辽妥、水胶贴和外科清创等措施,在护理人员之后的精心护理下,外渗部位已经痊愈。孩子治愈,一切都尘埃落定,剩下的,就是医护人员如何汲取经验教训,加强防范,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接班护士B后来承认说,自己跟护士A进行交接班时,留置针留置部位是正常的。责任护士B的责任要大一些,其次是护士D及护士E,最后是护士A,护士C基本上没有责任。
但如果科室没有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护理预案,护理管理者也有责任。在护理管理方面:输入高危液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有没有签署药物外渗知情同意书?同时,病区有没有预防高危药品渗出的防范措施,比如说多少时间巡视一次,巡视内容是什么?输入风险较大的高危药品,为什么不采用深静脉输入方式,尤其是这种随时要抽搐的患儿?科室平时有没有进行高危药品应用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与家属做好思想工作。发生不良事件时,护士长应按性质、情节轻重,及时组织全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总结,提出防范措施,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将讨论结果和初步处理意见报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小组应定期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性质评定,并提出防范措施。护理不良事件实行无惩罚上报制度,每年向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报告一次。如有重大不良护理事件,应及时向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本案中,抓紧时间处理患儿的药物外渗,尽量减小对孩子的损害,减轻不良事件造成的后果。吸取教训,杜绝再犯。护理管理上药注意,在以后使用外周静脉进行高危药品输注时,悬挂“防止外渗”的警示牌,这样在护士输液巡视过程中就会心中有数,并班班床头交接查看。要严格交接班,上一班护士交接班时,交接到位,后面再发生什么情况,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再次强调交接班的重要性。护士交接一定要交到位,有慎独精神,接班后要切实负责,护士干的就是良心活,工作一定要严谨。
通过报告、处理不良事件及分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发现医院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隐患的识别能力,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享,可以使相关人员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作者: rzlr 时间: 2014-4-26 08:19
值得借鉴。
作者: yeruxian 时间: 2014-4-26 16:43
这个案例值得学习,培训时可以讨论
作者: zmdzfx 时间: 2014-4-26 18:0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作者: 岚儿1968 时间: 2014-4-27 09:13
回复 zmdzfx 的帖子
学习了,在工作中更需强调核心制度的落实,谢谢分享。
作者: 白雪飘飘 时间: 2014-4-27 11:09
回复 zmdzfx 的帖子
很好的学习材料,教育病区护理同仁,严格交接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 春的气息 时间: 2014-4-28 08:56
很好,值得借鉴,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安全教育。
作者: zmdzfx 时间: 2014-4-28 19:51
其实,临床的护理案例很多,也很典型,就是挖掘的人太少了。
作者: 姣姣白玉兰 时间: 2014-4-28 21:13
后果已经发生,是谁的责任已经不重要了,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啊。
作者: zmdzfx 时间: 2014-4-28 21:37
回复 姣姣白玉兰 的帖子
所言极是。
作者: 健康飞翔 时间: 2014-5-1 17:31
谢谢楼主老师,真的很有用,可以作为一道试题让护士长和护士们讨论。从而提高安全意识。
作者: SONGQIU 时间: 2014-5-3 05:46
感谢老师分享!时刻提醒自己,加强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
作者: 活跃的思维 时间: 2014-5-6 16:56
谢谢老师的分享,值得借鉴。
作者: qfq2000 时间: 2014-5-6 21:59
值得学习与借鉴
作者: 夏日梦缘 时间: 2014-5-8 10:23
制度的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核心制度学习,严格交接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 湖南冬梅 时间: 2014-5-8 14:46
这次跟已经实习过的护理本科生上课,提问是否知道“药物渗出“”药物外渗“”药物外溢“之间的区别,三个大班,竟无人知晓。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作者: zmdzfx 时间: 2014-5-9 12:33
回复 夏日梦缘 的帖子
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了,评判性思维,不是会说就能融会贯通的。
作者: zmdzfx 时间: 2014-5-9 12:35
回复 湖南冬梅 的帖子
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了,评判性思维,不是会说就能融会贯通的。
作者: 湖南冬梅 时间: 2014-5-10 11:00
新的规范出台,2014年5月1日开始执行,这既是规范我们静脉治疗行为的标准,也是病人丈量我们静脉输液护理操作行为的尺子。如果不能很好的执行,这样的规范对我们而言,将是灾难。
作者: xiangyu 时间: 2014-5-18 18:33
回复 湖南冬梅 的帖子
非常赞成老师的意见。
作者: 健康飞翔 时间: 2014-5-29 06:30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借鉴中
作者: kjliwenwei 时间: 2014-6-3 17:14
此案例还要注意:加强护士对对药液外渗造成的后果的认识、及时处理的方法、上报的重要性的培训。
作者: 君子兰 时间: 2014-6-8 23:29
非常值得借鉴,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作者: hongting1983 时间: 2014-6-9 14:55
值得借鉴学习的护理不良事件,汲取教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作者: 0469_4014404 时间: 2014-8-1 10:23
这个案例值得借鉴,谢谢!
作者: 海豚 时间: 2014-8-1 15:17
培训高渗药应用、悬挂标识、严格交接,认真落实这三样,谢谢。
作者: 风清扬 时间: 2014-8-7 09:10
这里是经验分享的平台,值得我们珍惜,我们也需要这样的交流。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