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专业团队化解输液风险来源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2014-4-25 14:45
标题:
专业团队化解输液风险来源
专业团队化解输液风险来源:《中国医院院长》 作者:张贵民 发布时间:2013-9-
护理学科在不断细化,静脉输液也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静脉输液护理专业队伍可以降低静脉重复穿刺率,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和各种静脉输液并发症。因此,由接受过培训的静脉专业护士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可以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为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医二院”)护理部组建了静脉输液核心小组(IV-TEAM),对全院的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下称“PICC”)操作进行集中管理。
组建核心团队
2009年9月,浙医二院护理部副主任金静芬被请到ICU参与一个脑科重症患者的会诊。这位患者在使用第三代头孢马斯品后出现水泡,溃烂后结成一个很厚的痂。医生会诊3个月依然没有解决问题。“我发现患者皮肤很薄,针插在脚踝,药物出现渗出, 可能是静脉输液的问题。”金静芬凭借多年护理经验,给脑科主任夸下了海口,“给我们一个月,把患者的问题解决掉。”一个月后,患者的伤口果然全部愈合了。
“因为静脉输液不当,造成伤口溃烂,使用PICC后,问题自然就解决了。”金静芬所说的PICC,上个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其能够较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可由护士操作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
金静芬认为ICU的患者并非个案,有必要做一个全院的调查。在征得院长的同意后,护理部对2009年8月出院的患者进行了关于输液针的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在这所三甲医院里,头皮针的使用率接近40%,高危性药物(甘露醇)的输入占到37%,因拔管引起的穿刺点红肿、疼痛等静脉炎患者超过40%。如何为患者有效地建立静脉通道,如何将治疗药物稳、准、快、好地输注到患者体内,成为金静芬思考的问题。
其实,为了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早在2007年,浙医二院就成立PICC小组,但由于分散在各个科室,质量难以控制,实际效果不佳。
此种情况下,2009年9月,IV-TEAM应运而生,其核心成员由外周留置科、PICC组、中心静脉器官(CVC)组、血管外科心脏介入、B超室、药剂科、放射科等组成。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对全院静脉治疗进行管理,定期修订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标准;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系统培训,促进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的提高;开展全院护理会诊,帮助解决临床与静脉输液治疗有关的护理问题。
IV-TEAM下辖的护理团队分为两类:一种是专职专科护士,一种是病区输液专科护士。其中,专职专科护士有5名,均为脱产护士,分为PICC会诊专家、操作示范员和继续教育培训员三类。两名会诊专家主要解决全院PICC使用时出现的疑难护理问题;两名操作示范员负责对PICC操作者和导管维护者进行操作培训;一名继续教育培训员负责对全院护士的理论培训。这类专职护士直接隶属于护理部。病区输液专科护士均为非脱产的护士,全院有60多名,分散在各个病区,隶属于病区。
改变工作模式
但是,工作的开展依然困难重重。阻力首先来自护士的固有观念。“这么多年,护士已经养成了为了完成任务而习惯性使用器材的习惯,我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把这种被动输液的观念转为主动输液的观念。”金静芬说,所谓主动输液就是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适合患者的静脉通路,从而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金静芬举例道,之前打针都是护士先把药都配好后,用推车推出去,逐个打下来。“我给他们的理念是,患者入院后就要对其进行评估,包括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心肺功能、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的情况等,选择最为适合的通道。”
IV-TEAM成立之初,曾尝试专职专科护士对全院的PICC进行集中统一穿刺和维护,但效果不理想。“患者一早就要用药,如果维护不及时,很容易影响患者用药。”金静芬说,尝试了一个月后,还是把维护纳入到病区护士的工作职责之中。
由于不可能把全院护士召集起来一起集中培训,专职专科护士要对60多名的病区输液专科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病区护士回到病房后,要教给病区的其他护士学会操作。这样全院的护士就都会操作了。然后护理部组织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后护理部还会到病区进行随机抽查考试。
不过,最困难的恐怕还是医生的配合。出于防止感染的考虑,医生往往给出不推荐使用的意见。“我们花了很多口舌,结果还是不成功。”为此,金静芬做了很多宣传的VCD,还给每个病房添设了宣传栏。“有些科室比较排斥,我就直接跑到病房去,和医生沟通。”为了说服医生,“吓唬”医生也是常有的事,“患者手上、腿上都有静脉炎,很容易引起堵塞。”最终,医生还是听从了金静芬的建议。
一般来说,在国外哪些药必须走通道都是规定好的。借鉴这种理念,金静芬跟药剂科、护理部等几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临床护理输液路径,将发疱性药物、常见高渗性溶液等纳入其中,分为强制使用和建议使用两个级别。“有些药物风险特别大,如果不使用PICC,护士有权拒绝使用。”金静芬表示。
目前,浙医二院的静脉输液能够给患者提供24小时的无缝隙服务。不管是双休日、节假日还是夜间,都有IV-TEAM的成员值班,能够保证任何病房任何时间的随叫随到。除此之外,专业专职护士还要起到监控作用,每个成员负责几个病区的PICC临床操作指导、导管护理质量的监控和置管记录的收集、统计。护士操作(包括导管维护和随访)后均要填写此记录单,直至拔管。监控员负责收取、登记和统计,最后交给中心组长,组长认真分析,在每次静脉置管中心例会上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IV-TEAM实行半年后,浙医二院的PICC置管量全国领先,头皮钢针的使用率也从最高时的57%下降到4%。“我们提出了‘钢针零容忍’,希望将头皮钢针的使用率降到最低。”金静芬告诉记者。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