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脾破裂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海霞
时间:
2012-7-7 17:02
标题:
脾破裂
分类
根据不同的病因,脾破裂分成两大类:①外伤性破裂,占绝大多数;②自发性破裂,极少见,且主要发生在病理性肿大的脾脏。
中央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深部
被膜下破裂:破损在脾实质周边部分
真性破裂:临床上85%属于此类,破损累及被膜,破裂部位多见于脾上极和膈面
脾损伤Ⅳ级分级法
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术中见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
Ⅱ级: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
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累
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累
诊断
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主要依赖①损伤病史;②临床有内出血的表现;③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得不凝固血液等。近年对诊断确有困难,伤情允许的病例,采用腹腔灌洗、B型超声、核素扫描、CT或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帮助明确诊断。
应该强调的是脾破裂常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肝、肾、胰、胃、肠等,在诊断和处理时切勿遗漏。
临床表现
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及血液对腹膜引起的刺激为其特征,并常与出血量和血速度密切相关。出血量大而速度快的很快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伤情十分危急;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除左上腹轻度疼痛外无其他明显体征,不易诊断。随时间的推移,出血量越来越多,才出现休克前期的表现,继而发生休克。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性降低,提示有内出血。
症状体征
临床所见脾损伤尚85%有脾包膜及脾实质破裂。破裂部位较多见于脾上极及膈面,有时在裂口对应部位有下位肋骨骨折存在。破裂如发生在脏面,尤其是邻近脾者,有撕裂脾蒂的可能。这种类型的脾破裂,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发生休克.甚至未及抢救已致死亡。
鉴别诊断
肝破裂:肝、脾破裂的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脾破裂时血性腹膜炎所致的腹膜刺激征多不明显。但肝破裂后可能有胆汁进入腹腔,因此,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常较脾破裂者更为明显。肝破裂后,血液有时通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病人出现黑便或呕血。B超是诊断肝脾破裂的首选方法。
治疗措施
60年代以来,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已认识到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样器官,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脾切除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必然下降,容易发生严重感染。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第二”的原则下,尽量保留脾的原则(尤其是儿童)已被多数外科医师接受。当前脾破裂的处理原则虽仍以手术为主:(一)脾修补术;(二)部分脾切除术;(三)全脾切除术。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